请扫码登录

内蒙古呼和浩特:提升信用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

【新闻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4-07-25】 【阅读次数:295】 【打印】

今年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对标国家考核要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第五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举措55项,构建“432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即: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持续推进部门、行业、区域三方联动,依托呼和浩特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呼和浩特)”网站两大载体,织密织牢数据汇集、惠民便企、社会共建的信用一张网。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行政执法质量三年提升行动”,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79件,公布市本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4835项,审核认证行政执法主体40家单位3000余人。动态调整160项处罚事项纳入免罚、轻罚清单,开展包容性执法697次。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跨部门、跨地区互认式联合执法、交叉执法3093次。

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了政务服务改革,优化了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窗口49个,全市首批下放政务服务事项236项,第二批拟取消和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89项,形成集约高效的“1+5+9+N”政务服务体系,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围绕立信、管信、用信环节,呼和浩特市出台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编制了《呼和浩特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4年版)》,梳理6大类219类子项信息,归集不动产、水电气等各类信用信息1935.1万条,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

呼和浩特市积极拓展评价应用,创新开展“信易阅”“信易行”等15个“信用+N”激励场景,依据信用评价报告实施差异化监管。特别是“信用+电子保函”聚焦节本增效,一季度降低企业投标成本1.46亿元,占投保企业工程保证金总量的34%。“信用承诺+视频勘验”助力审批提速,压缩勘验环节时限90%以上。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档案,近6万家诚信企业实现“亮码经营”。

同时,依法开展失信惩戒集中整治行动,归集公示“红黑名单”信息2万余条,在各领域实施联合奖惩,目前共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措施3673人次,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9305人次;16月份,“助保贷”业务已为45户企业融资3.49亿元,“银税互动”为2836家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0.6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信易贷”平台累计为136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43亿元。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刊播诚信建设公益广告7650万条(次),发送诚信公益短信300余万条,发布《诚信经营倡议书》,开设“诚信青城”等专题栏目,刊播发新闻报道690余篇。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选树青城好人、诚信示范企业、示范街区等诚信主体99个。向社会披露失信被执行人信息517条、曝光失信案例78个。同时,持续开展诚信典型上媒体上新闻、进公园广场和街道社区、进各行各业光荣榜活动。“信易阅”向5.5万名市民读者办理免押金读者证。“信易行”向守信市民推出乘车优惠服务,惠及64.25万人次。

以公开促公信,推动执法司法流程信息点对点公开。目前,法院系统公开裁判文书7930件,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99.51%;检察系统公开程序性信息2303件;公安系统公开行政处罚5230人次;推进司法公正,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各政法单位记录报告信息6456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开展各类监督、陪审、听证活动2635件次。

为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呼和浩特市加入“呼包鄂乌司法公信建设联盟”,出台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措施,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了诚信建设工程法律服务团。同时,集中执行攻坚,纵深推进“法院+N”执行联动机制,政法各单位协同配合,破解查人找物堵点。全市受理执行案件2.2万件,执结1.2万件,实际执行到位66.27亿元。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