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青海:“甘霖工程”为小微主体“解渴”

【新闻来源:半月谈】 【发布日期:2023-07-05】 【阅读次数:2015】 【打印】

加紧装修酒店、洽谈新的旅游项目、更新房车装备……青海旅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博龙最近忙得不亦乐乎:“在银行帮助下我们获得了150万元的贷款,政府贴息30%,解决资金问题是对旅游业恢复最大的帮助,相信今年的生意会有大改观。”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省发展改革委、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等部门,去年以来探索开展“甘霖工程”金融服务,组织银行客户经理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街串户,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信用档案、发放低息贷款,让其“久旱逢甘霖”。

“甘霖”纾困小微主体

杨晓丹是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城西支行普惠中心的副经理,从去年6月起,她和辖区12名客户经理负责对接上千户个体工商户和多个街道办事处。

她说,现在有社区工作人员和银行客户经理一起上门送服务,客户对银行业务接受度明显提高,“通过走街串巷,哪家商铺生意好转、哪位老板计划改行,心里都有一本账,授信放贷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经营风味餐厅的杨麻乃,通过“甘霖工程”建立信用档案后,在中国建设银行获得了50万元的授信额度。杨麻乃说:“贷款随借随还,用手机银行操作就行,非常方便,政府还有利息补贴,真是雪中送炭。”

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统计,自2022年6月“甘霖工程”启动以来,银行与社区工作人员已走访城西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6万多户,建立信用档案1666户,放贷融资金额达13.82亿元。

精准“滴灌”如何实现

“甘霖工程”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主要从下沉服务、激励补偿两个方面开展金融创新。

“扫街”是“甘霖工程”中的一项硬性任务。城西区委书记张俊录介绍,借鉴基层社会组织网格化管理经验,城西区组建了由近450名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240名金融机构信贷员组成的“融资扫街”工作队,实地走访商圈、市场、写字楼,挨户询问商户资金需求,宣传“甘霖工程”实惠政策。

“甘霖工程”试点的西宁市城西区,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和增量位列青海首位。据城西区财政局局长于媛媛介绍,地方财政设立8000万元“甘霖工程”专项资金池,其中5000万元用于信贷风险补偿,3000万元用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贴息和金融机构奖补,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

同时,人行西宁中心支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发放“甘霖工程”贷款的银行给予100%央行再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资金支持,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信用体系助力良性循环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商户在“甘霖工程”中建立了信用档案。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张有荣介绍,依托这一信用档案,金融机构可向符合授信条件的守信主体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有贴息、有风险补偿”的纯信用金融产品,实现“授信、用信、守信”的良性循环。

“甘霖工程”不仅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还能为政府优化涉企服务链提供重要支撑。张俊录介绍,地方政府通过“甘霖工程”建档授信记录,优选守信、经营状况良好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名单,提升金融“保链强链”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副行长马建斌说,结合西宁城西区的试点成效,青海“甘霖工程”将陆续扩大试点范围,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精准引导金融资源向困难行业、薄弱领域倾斜,用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源”,稳住市场主体,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