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苏州73岁老人教你“教科书式防诈骗”

【新闻来源:苏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8-09-04】 【阅读次数:3088】 【打印】

前段时间的一天中午,苏州73岁的刘老伯正准备吃午饭,电话铃声响了。对方自称是“苏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民警”,叫“林燕”。“林燕”报出了刘老伯的全名,并要求他立即到苏州市公安局找她,配合调查。

 

刘老伯信以为真,就答应下午去。没想到,不一会“林燕”又打电话来催了,并要求刘老伯带好替换衣服,到公安局后48小时不能离开,还说刘老伯与一件特大金融诈骗案有关,并掌握了相关“犯罪证据”。

这下刘老伯懵了,说自己身体不好,48小时肯定不行。此时,“林燕”话锋一转说:“看你年纪那么大,关进拘留所估计不行,我来和领导申请下,看看能不能保外就医吧。”

一分钟不到,电话又响起。“林燕”说,领导照顾老人,特批先不用到公安局,先进行电话录音询问。“林燕”反复强调:录音期间不能有人打扰,要找个没人的房间,关好窗户。她还不让刘老伯将此事告诉小辈。

 听到这里,刘老伯意识到这很可能是诈骗。刘老伯心想,这些套路和平时宣传的典型诈骗案例一模一样。先用案件、拘留来吓唬我,再封闭孤立我,不让我和别人联系。最后肯定是要骗钱。

将计就计,试图套出破案线索,意识到是诈骗后,刘老伯并没有立即挂断电话而是继续跟对方聊下去争取能掌握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提供给公安机关,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们肯定骗了不少人,而且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这样的‘骗术’很管用,我自己一开始也信了。在之后的聊天中,刘、周、陈、蔡四名自称“公安”的人一一冒了出来。每人在一开始都会强调所谓的保密要求。他们反复问刘老伯认不认识一个叫某某某的嫌疑人,身份证有没有丢过,有没有一张某银行的银行卡。每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对方就开始骂刘老伯不老实,并加以各种恐吓、威胁。而此时,总有下一个人出来打圆场,并重复上述的问题。

这样的“车轮战”延续了五个多小时,此时的刘老伯已经口干舌燥,实在吃不消了,谎称自己儿子要下班回家了。对方果然终止了谈话,并要求刘老伯不能将此事外传,等第二天家里没人了再联系。

在挂了电话后,刘老伯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到派出所备案。事后,刘老伯将通话录音整理成了十多页的书面记录,寄给公安机关,希望能对破案有帮助。

 

事后,刘老伯表示,5个多小时的通话,自己一直处在孤立隔绝的环境中,时刻被诱导、恐吓,精神高度紧张,如果不是已经意识到这是诈骗,那么自己很可能着了他们的道,被骗得倾家荡产。

之所以说这是“教科书式防诈骗”,是因为有这么几点:

一、接到自称是刑警打来的电话后,这位老人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如今反复宣传的防诈骗案例。

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位老人让骗子们发挥“演技”、露出狐狸尾巴。

三、利用录音等手段保全证据,为公安部门提出破案线索。

四、确保自己不上当,还要尽力避免别人受骗。

网络诈骗是长在社会机体上的毒瘤。切除这个毒瘤,一方面要靠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通过技术和法律手段织好保护网;另一方面广大市民也要不断提高防诈骗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其中,学生群体、离退休群体、外来务工群体、财务出纳群体、已被诈骗人员等“五类重点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骗子正在盯着你们的钱包呢,小心啊。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