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随机检查”为基础推动行政检查整合提质
(信用监管类)
背景
202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国办发〔2024〕54 号),是国家层面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部署。为确保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落实,我们以“双随机检查”为基础推动行政检查整合提质,确保行政检查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工作举措
(一)系统谋划、整合减量,确保检查效能最大化。全市通过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双随机模块整合任务共161项,实现全年双随机检查频次整合压减10%的目标。一是“早部署”。按照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的思路, 1月份启动编制年度双随机检查计划,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做到检查任务早明确、检查对象早知道。二是“放下去”。按照“谁检查、谁抽取”的原则,从以省、市局为主抽取检查任务转变为以县级局为主抽取。第一时间下发省级年度双随机检查任务,便于各地根据实际需求自主整合检查任务,确定检查对象。三是“合起来”。将市场监管系统内部各监管领域检查对象相同的检查任务进行整合,同时对市场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检查对象相同的检查任务进行整合。经实践,已探索固定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检查场景清单22项,其中跨部门场景清单包含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企业、机动车检验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19项场景,跨领域场景清单包含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等3项场景。
(二)统一部署、规范执行,追求监管成本最优化。通过年度计划统一制定、检查任务统一抽取、汇总取重统一进行等方式,切实提升市场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是统一制定年度监管计划。印发《2025年度苏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实现计划之外无检查。围绕“密室逃脱”“剧本杀”、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旅行社、电竞酒店等八大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切实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统一抽取年度任务。严格落实年度双随机计划,连续三年组织市级成员单位通过平台“一键抽取”模块统一抽取检查任务。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切实提升精准监管。三是统一进行汇总取重。根据“一键抽取”结果,将各部门抽取的检查对象名单自动进行汇总比对,按照“应合并尽合并”原则,对重复抽到的监管对象实施部门联合检查,降低重复检查。
(三)分级覆盖、加强研判,促进监管服务精准化。一是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与双随机监管有机融合。推动市场监管部门通用型风险分类结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应用全覆盖,提高监管精准性。贯彻落实新《公司法》,加强实缴注册资本强制公示等事项的重点监管,制定股份有限公司认缴出资时间过长、新设股份公司实缴出资比例较低、经营异常模块提示超期未列异等双随机监管任务。二是加强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综合研判处置。每月动态更新监测21类预警指标,针对营业执照过期失效、纳税总额和利润填报过大、实缴出资比例较低、认缴出资时间过长、年报财务数据等重点数据,定期开展分析,对经营主体进行提醒、警示、约谈,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四)清单管理、高效履职,对经营主体干扰最小化。一是统筹各类行政检查。加强双随机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等各类涉企行政检查任务统筹,自下而上确定年度双随机检查对象、市县两级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对象,对涉及2次以上行政检查的市场主体打标签查重后,下发至属地实施检查。以市局业务处室、双随机检查涉及处室、重点领域依次排序,确定检查任务牵头部门。二是编制执法检查一件事场景清单。编制牵头检查场景清单,先后确定5个市监部门牵头场景,分别明确事项名称、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检查内容和设定依据等要素。三是制订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订市场监管系统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遴选规则,通过归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行政处罚、经营异常等数据,建立涵盖599家“白名单”企业的行政检查清单,实现“无事不扰”和“精准聚焦”监管。
取得成效
近半年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以“双随机检查”为基础,以“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融合监管,通过创新抽取机制、加强任务整合、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检查方式,统筹双随机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等各类涉企行政检查任务,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实现全年双随机检查频次整合压减10%的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