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就医、AI辅助诊断、健康档案随身带……这些前沿又贴心的医疗服务,正逐步走进扬州百姓的生活。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市数据局联合市卫健委等部门,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切入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逐步构筑起扬州健康服务的全新生态。
信用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告别排队烦恼
“以前看病,排队缴费最让人头疼,现在有了信用就医,看完病直接走,手机一点就能支付,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扬州市民李女士在苏北人民医院体验完信用就医服务后,不禁发出感慨。
去年4月,扬州市积极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改革。建行扬州分行作为首批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与市医保局紧密协作,通过整合医疗、金融等多种资源,实现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与服务互通,并借助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实名+金融支付”功能。
患者只需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就能轻松完成支付,无需再为排队缴费而烦恼。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不熟悉电子设备操作的患者,通过刷脸支付等方式也能顺利完成支付。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大幅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时间,还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诊疗工作。该项目还被建行江苏省分行评为全省医疗领域优秀创新案例。
AI辅诊:基层医生的“智能外脑”,看病更有底
而在扬州仪征市,这里的基层医生们正迎来一位特殊的“助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患者电子健康档案、主诉、现病史和检查检验等信息,为基层医生提供诊断经验、诊断方法以及辅助诊疗建议等,有效缩小了基层医生之间的知识差距。
“以前遇到复杂病例,心里总是没底。有了AI辅助诊断后,它能给出可能的疾病列表和诊断依据,让我更有把握进行诊疗。”仪征市一乡镇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王大夫11月1日对记者说。
据介绍,在问诊阶段,该系统实现患者病史快速标准采集,引导医生规范问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阶段,系统通过解析患者信息,给出可能的疾病列表和诊断依据;在治疗阶段,系统自动推荐相关治疗方案和药品,并进行合理用药审核。
此系统不仅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66种疾病”,还可扩展支持至少600种基层常见病,逐步实现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全覆盖。通过智能辅诊,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服务也更加专业、高效。
健康档案“随身带”:一人一档云相随,跨院就诊更高效
“现在,我的健康档案可以随身携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随时查看自己的医疗记录。”10月31日,冠心病患者、扬州市民陈先生体验完健康档案“随身带”服务后,满意地说。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全民健康档案数字化建设。通过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数据的跨区域、跨机构、跨时段实时调阅。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00多家,采集汇聚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等数据20多亿条。
市民只需在“健康扬州APP”上注册,即可在“健康管理”栏目中打开“健康档案”,查询自己的门诊就诊、住院就诊记录以及体检报告结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方便了市民保存和管理健康资料,还提高了医生的就诊效率。同时,通过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扬州还实现了跨医院的病历资料、检验检查、影像资料的健康云存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只是数字扬州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数字扬州建设不断深入,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通过数字赋能千行百业,必将给全市百姓带来一个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的未来,让市民享受到数字带来的更多便利和福祉。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