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餐、小食、粉面、自助…以美食为特色的SPA会馆、KTV、棋牌室、私人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在苏州已超过400家,成为不少消费者休闲娱乐的选择。然而,这些附带提供的餐饮服务是否规范?消费者能否真正放心用餐?2024年12月,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某影院式足道店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却向消费者提供餐饮,存在明显监管漏洞。
进一步调查发现,辖区内多家养生按摩、KTV、棋牌室等场所虽提供各类餐食,却普遍处于“无餐饮经营范围、无食品经营许可、无备案”的“三无”状态。这些违法经营行为不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市场诚信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整治、加强信用监管,已刻不容缓。
面对这一新兴业态分布零散、涉及部门多、线索发现难等问题,相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数字检察手段,构建“休闲娱乐场所违法从事食品经营监督模型”。该院通过“企查查”获取400多家休闲娱乐场所的基本信息,结合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数据以及行政部门许可备案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分析研判和精准筛查。
如何将“数字力”转化为“治理力”?2025年1月,检察院牵头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不仅移送了模型筛查出的15个问题商家和200余条风险线索,还重点围绕经营主体诚信建设、行业信用管理、违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等议题达成共识,推动形成“部门监管+信用约束”的新型治理机制。
于是,一场新兴业态食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就此铺开。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88人次,检查休闲娱乐场所199家,责令整改97处问题,推动43家场所完成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此外,检察院还制定《经营风险提示函》,依托行政执法等渠道集中发放,强化经营者合法意识和诚信责任。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消费者权益和市场诚信环境。今年最高检部署‘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活动,明确将特定场所餐饮安全纳入重点。我们通过数字检察和信用监管双向发力,既要消除监管盲区,也要推动行业自律建设,让诚信成为经营者底线。”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洁表示。
目前,该监督模型经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推广,已在全市范围内推送线索400余条,初步形成“数字筛查+信用约束+行业治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助力更多消费者在休闲娱乐时既能玩得开心,也能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