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4500元报名学习AI剪辑,承诺学成后一个月不回本全部退还学费。结果不但没赚钱,甚至连AI工具都没看到,商家还只肯退费500元。”近日,有网友向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反映掉进了AI培训“割韭菜”的陷阱。
AI培训,顾名思义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课程。一段时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对普通用户来说,要熟练掌握还具有一定门槛,于是针对AI文案写作、AI数据分析、AI合成视频等相关培训课程随之涌现。这些课程形式不一,有线上直播课,有线下集中训练营,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然而,“人民投诉”经梳理发现,网络上不少消费者吐槽相关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与广告承诺“免费领取AI应用体验课及AI工具”“低投入、高回报”“副业赚钱”“快速变现”等内容大相径庭。相关商家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货不对板以及退费难等问题被反复提及。
AI培训市场为何能被迅速点燃?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害怕被技术和时代抛弃的焦虑心态;二是AI技术快速发展,相关技能需求也日益增长,再加上一些企业对“数字化”“数智化”转型的积极推动,也催生出对AI技术的多元化需求,让许多职场人士面临新技术的挑战。建议消费者可选择在成熟的大模型AI应用平台学习免费课程,避免被“割韭菜”。
结合消协、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消费提示,“人民投诉”提示消费者在选择AI课程培训时应注意:
1.谨慎选择课程。报名前注意检索培训机构背景、是否有负面新闻等信息;仔细鉴别商家的宣传内容,避免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误导。
2.要有证据留存的意识。注意保存与课程报名相关的宣传资料、与客服的咨询沟通记录、交易时的付款记录等凭证,主动要求对方开具合同、发票等。
3.要主动维权。如果确实出现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可拨打12315电话或在网上12315平台进行投诉,还可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甚至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针对当前AI培训市场存在的乱象,需要多方合力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应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轻易被广告宣传打动;平台作为培训机构和消费者间的桥梁,既应加强对入驻培训机构的管理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还应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及时处理投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培训机构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对于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