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社会信用体系如何建设?“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新闻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日期:2024-12-18】 【阅读次数:170】 【打印】

“通过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健全的信用监管机制,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规范有序,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12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在“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作出上述表示。

当日,“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设立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论坛、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经验交流年会等内容板块。业界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开展理论研讨和实践交流。

刘伟在会上表示,面对当前外部压力增大的复杂形态,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信用数据共享与应用,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坚实的信用基础。

“在推动现代市场制度创新发展形势下,信用体系应成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刘伟表示,信用体系不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也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催化剂。社会信用体系还应紧密连接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目标,以信用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关键领域和创新高地聚集。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信用数据归集治理能力。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信用信息归得全、治得好的原则,积极开展信用资源目录底帐的梳理,加快中小微企业融资相关信息归集,努力解决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信息归集共享相关问题。目前,已经归集各类信用信息792亿条,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注入源动力。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会上表示,其中需要两个关键元素,足够的流动性和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他认为,只有不断构建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并提高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于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吴晓求强调,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信心和预期,而信心来自完善的法治,预期来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精髓、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当下进行的制度改革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中国资本市场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可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还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出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趋势,要注重把诚信理念融入相关法律制度中,并且以制度和法律的力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章政表示,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是信用体系公平公正运行的基石。应组织专家团队联合攻关,综合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普适性与针对性兼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信用评价标准的动态更新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用风险特征也在持续演变。

“需定期对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与优化,及时纳入新的影响因素,淘汰过时指标。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与行业风险的变化,适时增加对平台合规性、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评价内容。”章政说。

此外,他还表示,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与规范,要求其严格遵循统一标准开展业务,对违规操作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保障信用评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使信用评价结果真正成为市场资源配置与社会交往的可靠依据。

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