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南京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创新引领,打造信用高地

【新闻来源:南京市信用办】 【发布日期:2024-11-04】 【阅读次数:228】 【打印】

南京龙潭港区作为南京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长江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港区,年均集装箱吞吐量近 400 万标箱,其中危险品集装箱近 4 万标箱,包装危险货物数量多、品类杂。南京港现有 13 条国际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连接着日韩、东南亚、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然而,受班次少、中转换船时间长等因素制约,南京市“新三样”贸易企业常面临困境,不得不通过公路运输货物到其他地区装船,增加了物流成本,“宁货宁运”比例不高。为破解这一难题,南京海事局聚焦“新三样”水路出口堵点,创新试点建设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

一、坚持问题导向,信用赋能

南京海事局主动对接属地产业链、供应链需求,走访 LG、苏美达、泉峰科技等企业,梳理汇总出企业“舍近求远”转港运输、水转公和水转铁成本高昂等问题。组织专题座谈会,创新性地提出以“诚信场区、绿色通道、便利运输”为导向,实施“信用+智慧”监管模式,将企业信用情况与监管措施挂钩,对申报人员等进行信用评级,实施分级监管与服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倒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建设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畅通“新三样”出海通道,实现“新三样”本港运输、就近运输,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二、坚持规划引领,智慧加力

发布《南京港锂电池类危险货物集装箱水路运输指南》,为从事锂电池类产品生产、装卸与运输的企业提供专业指引,助力他们学习并掌握安全技术要求,规范水上运输行为,降低安全风险,保障船舶、人员与财产安全。

发布《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建设运行指南(V1.0 版)》,规范监管场区管理标准,明确管理制度、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作业管理、信用规范等要求,为监管场区的建设与运行提供有力依据。

指导企业建设监管场区,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和应急设施、统一标识标牌。协调监管场区将集装箱堆场、开箱查验场地、危险货物装箱场地视频监控接入南京海事局大交管系统,便于海事执法人员对危险货物集装箱的装箱、开箱等环节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确保运输安全无虞。

搭载 EDI 系统,规范港口货物电子申报流程,将货物品名、货代联系人、货主联系人等设为入港必填项,确保货物信息全盘掌握,发现问题即刻联系,大幅降低集装箱开箱检查的盲目性。

2024 年 4 月 10 日,全国首个“信用+智慧”监管场区在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投入运行。目前,已在 LG、泉峰科技等企业设立 4 家监管场区。

三、统筹发展安全,创新提效

简化检查流程,将码头查验环节前移到场区装箱环节,合并集装箱装箱和码头开箱查验两个环节,实现了装箱、查验、到港“一站式”联运,大幅减少了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推动“一箱制”服务模式,即在起运地和目的地对货物进行一次性检查,转运过程和运输途中无需二次开箱查验,实现全过程不开箱,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切实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以爱尔集新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为例,其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每年可为其节约国际海运和综合物流成本500万元以上,每批次货物出口可节省3-7天时间。

构建“远程+现场”监管模式,现场检查实施“综研联检”,统筹各类执法资源,对“新三样”出口货物企业实施“综合查一次”,减少检查频次。监管模式运行至今,累计开展现场检查 31 次,出动执法人员 58 人次,远程视频检查 132 次,检查时长约 456 小时,检查 1058 标箱。

研究制定装箱货物特性检查表,严格按照检查表内容对装箱全过程进行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企业,将问题隐患控制在装箱运输前,累计发现 8 项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消除潜在安全风险。

在南京海事局的创新举措推动下,1 - 9 月份,南京港“新三样”集装箱水路运输达 6.68 万标箱,同比增长 44.0%,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产品、光伏产品运输量分别为 2.2 万标箱、2.2 万标箱、2.28 万标箱,同比增长分别为 37.5%、48.6%、46.2%;新能源汽车滚装运输 1.85 万台,同比增长 204.8%。

南京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海事“信用+智慧”监管场区的成功建设,不仅为南京市“新三样”贸易企业带来新机遇,也为南京港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信用引领、智慧助力下,南京港正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为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