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药品比价”给虚高药价“砍一刀”

【新闻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4-07-08】 【阅读次数:1193】 【打印】

近年来,随着线上药品市场的发展,不同渠道药品价格差异进一步拉大。有的患者担心买贵了,有的担心便宜药不靠谱。目前,全国已有多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药品价格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6月26日《工人日报》)

药品价格不仅关乎个人获得感,也关乎医保的“钱袋子”。为了挤掉药品价格的“水分”,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比如取消药品加成、医保谈判“灵魂砍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负担。但在降价利民的同时,同药不同价现象正隐性侵蚀着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现实生活中,因为不对称的信息差而花冤枉钱,一直是居民日常买药用药的一大痛点。

同药不同价问题由来已久。就同种药品来说,医院和药店的价格不一样,线上药店和实体药店售价悬殊,线上的不同药店间价差明显,一旦“跨省”,这种对比可能更强烈。曾有调研发现,对于大型连锁类零售药店畅销药,线上、线下的同款药品价格差区间达到30%甚至更高。如某药企生产的常用药叶酸片,在大部分省份的挂网价格是12元,但在个别省份竟高达30余元。定价五花八门,让药品定价成了糊涂账,也给“药价注水”提供了操作空间。

诚然,受流通渠道、销售模式、交易条件、药店定位等因素影响,药品价格存在差异可以理解,但推动医药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仍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经营的特殊性,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数据未能互联互通,这也是造成价格乱象的主要原因。只有消除信息差,才能弥合价格差。从今年初国家医保局开展“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到各地密集上线医保“药品比价”平台,释放出加强药价治理的信号。以信息化赋能提升价格体系透明度、均衡性,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药价通”“药店比价通”“医保价格通”……这些“比价神器”通过晒价、比价促进控价,进而让“模糊账”变为“明白账”“精细账”。陕西省相关数据显示,自药品比价功能上线以来,预计将使参保人员的购药成本下降10%~15%。对于慢性病和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节约的金额将更为可观。创新经验在前,效果有目共睹。各地都不妨行动起来,将药品比价这张“阳光网”越织越密,倒逼整个药品市场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是最好的“说明书”“宣传册”。期待药品“比价神器”更好成为药价治理利器。比如,提升比价系统的有效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纵深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再如,进一步拓展“药品比价”平台的应用空间,探索将数量更多、利润更大的医保目录外的药品纳入覆盖范围。以价格透明化推动定价合理化、市场规范化,既是众望所归,也是持续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