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相城区果园社区探索“信用社区+大数据”治理新模式

【新闻来源:相城区信用办】 【发布日期:2023-11-16】 【阅读次数:1256】 【打印】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面对复杂、流动的居民人口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居民需求,新型城镇化社区基层治理面临着治理方式转变难、信用数据孤岛严重、信用应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果园社区作为典型的动迁安置社区以信用社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以“数智化”为底座的信用社区模型,建设“果园信用积分+”守信激励应用机制,同时引入金融机构授信,让信用建设与辖区居民、商户创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具有“数智化”特色的未来社区信用建设体系。该社区也成功入选苏州市“枫桥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治理效能案例获得2022年苏州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

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桩” 打通社区信息屏障

果园社区属于成长型社区,户籍人员不足5000人,但居住人口约11000人,且在逐年上升。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1人,相当于1名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1000人,曾一度出现“社区网格员跑断腿、居民诉求喊破嘴”的混乱情况。

为解决果园社区公共信息存在的数据壁垒,该社区建立“线上信用档案”,形成涵盖社区居民、车辆、房屋等各要素的基础数据库,并与社区居民达成一致,共同履约践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由社区分级授权给条线工作人员操作使用,让社区工作更加高效、精准、主动。

今年7月中旬,社区内28幢某户居民出现火情通报,社区通过“线上信用档案”,了解到该户人员、片区内网格长、网格员、海棠先锋、警辅、物业专员等信息,在住户返回家前,联合多方人员快速扑灭火情。

“线上信用档案”不仅提升了社区基层服务的工作精度与温度,也让居民们也更愿意配合社区,及时同步个人信息。借助于“线上信用档案”,过去因住户不配合、房东不理会、二房东联系不到等常发生在群租房内的各种问题,现在可以通过平台出租房管理模块,及时调出该套房屋所有者、二房东及租户数据,畅通联系渠道,实现一分钟调出数据、五分钟完成邀约、一小时解决纠纷。

健全信用服务机制 提升居民获得感

果园社区把信用建设融入社区服务,围绕解决社区治理实际问题,结合社区居民公约,果园社区联动“警务网格”“民政网格”“红色物业”等,出台了《社区信用管理实施办法》。

同时,果园社区还基于“信用+民主协商”的模式,围绕社区重难点问题,多次召开“百姓茶馆”议事会,通过开展各项“信用+奖惩”议事活动,将社区的“信任感”延伸至社区基层治理的每个神经末梢。去年8月,针对居民对楼道乱堆放问题,社区根据《社区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楼道长效管理信用机制》,对破坏社区楼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开展“劝导-帮助清理-居民议事-批评公示”,有效解决问题。

基于“信任”基础上建立起的“熟人社会”,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自我约束,还延伸了社区服务。例如今年暑期,果园社区特别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快乐暑假·御见未来”青少年暑托班,累计服务孩子时长176小时,服务孩子31人,全力打造“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信任社区,前不久,社区获评苏州市级“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

今年以来,社区居民到12345、寒山闻钟、数字城管等外部平台反馈诉求的工单同比下降20%,提升了社区的公信力、居民的认可度,增强了居民归属感。

拓宽社区信任“朋友圈” 搭建信用积分体系

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果园社区还积极联动共建单位、周边商业载体及服务机构,共同搭建了社区“1+X”的信用积分体系。“1”为一个基础库,即融合社区居民、社区商户、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信用信息库;“X”为若干不同场景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社区主体信用评价模型、信用积分计算模型、社区管理模型等。

居民通过信用积分积累、兑换,可以参与线上活动、兑换活动奖励、领取惠民福利等。果园社区还与九色公益、致得公益两家社会组织合作,通过“信用积分”筛选重点人群,已开展各类惠民治理活动20余场次;与昆山昕禾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通过“信用积分”激励,募集社会爱心企业赞助资金10万元,用于帮扶社区困难对象、社区治理公益活动。

果园社区还与外部商业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应用场景叠加深化。如将辖区内商户、物业公司、二房东群体等涉及的“12345”投诉、人居环境类工单及上级文明城市测评工单集成进社区数字平台,通过分析研判,对其进行诚信评级,并设立红黑榜,联系执法部门对多次存在诚信经营问题、管理不到位的单位进行处置,对诚信等级较好的商户在年度考核、文明商户评选中予以嘉奖。

今年以来,社区红黑榜评选出了3户文明商户,针对被列为黑榜的1户商户联系执法部门进行了处罚;社区5户居民评为文明家风户,逐步营造起全社区“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