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信用+平台”畅通数据归集与共享。完善数据归集联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全面梳理全市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同时加强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平台自动化流程。目前信用信息来源部门和单位已达72家,收集数据包括信用承诺、合同履约、资质许可等82项,共计9200万余条。
二是“信用+监管”聚焦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市20个部门联合出台35项“信易+”守信激励制度,在财政扶持、城市管理、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主体进行激励。大力推行市场主体实施信用承诺公开制,在注册登记、企业年检、项目申报等多个领域鼓励市场主体签署信用承诺书,目前已累计公开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210万余条。
三是“信用+示范”推动重点领域创新试点。以率先入选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为契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更新维护和应用机制,并针对镇、村、户三级主体开展“三信”评定,加大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主体金融信贷服务力度。去年以来,共完成580家信用户和20家信用经营主体认定。
四是“信用+政务”深化诚信建设维度。在政务、财政、就业、物业等16个领域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全面公开,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围绕政务诚信重点领域工作要求,强化政府履约践诺责任。进一步完善全市349个村、社区就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等做出承诺并诚信履约,实现了政务诚信履约践诺工作全覆盖。
五是“信用+宣传”营造重信守诺社会风尚。重点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之“六进”宣传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机关、学校、企业,普及信用法规和信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