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张家港市:信用托底“文产贷” 破解企业融资难

【新闻来源:张家港市信用办】 【发布日期:2023-09-01】 【阅读次数:1406】 【打印】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然而,由于轻资产属性,中小微文化产业常常遭遇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结合我市文体旅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推出张家港市文化产业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于2021年10月26日由张家港市文体广旅局、财政局、金融监管局、科技局四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正式印发。以“文化+金融”的模式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产贷”使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信贷风险由“文产贷”、合作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共同承担。合作银行开展“文产贷”业务时,原则上贷款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利率基础上予以一定的利率优惠(上限为LPR浮动40个基点)。对信用评级,银行应选择具有专业能力和公信力的评级机构进行合作,最大程度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按照企业类型单笔贷款最高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

为保证金融机构及企业信用水平,促进“文产贷”落地实施。市文体广旅局创新举措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一是统筹多方联动,监察信用动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设立“文产贷”综合协调工作小组,负责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和逾期催收等环节的各项工作,保证“文产贷”政策顺利实施。二是建立张家港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名录库,实行备案制管理,对文化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监管,以便及时发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文化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评估,包括企业信用历史、企业主营业务、行业背景等,确保企业符合申贷条件,避免传统信用评估主要以资产抵押为主的局限性;四是根据企业情况对名录库进行动态管理,细化风险管理机制,采用保险公司或银行承担风险补偿比例的模式,让合作金融机构参与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五是实行合作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定期对合作银行进行评估及考核,及时取缔不良机构,保障企业的贷款顺利发放;六是建立追偿核销制度,对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企业实行惩罚措施,提高信用保障水平。

为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文产贷”的知晓度和服务精准度。张家港市文体广旅局一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挖掘有意向的企业,鼓励和引导其使用“文产贷”解决融资难题;二是对“文产贷”的产品内容和推进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积极推动申请企业的贷款投放工作;三是持续做好已签约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加强政银企金融对接平台服务效能,缩短放贷流程,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高标准制定“文产贷”企业名录库,积极发动企业申请入库并通过择优鼓励企业发展,在每年一季度扩大并更新“文产贷”企业名录库,保证企业信用良好,提高贷款机构的合作积极性。五是持续挖掘有贷款意向的企业,积极跟进,推动对已接洽企业的贷款投放工作。

自“文产贷”正式上线以来,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进“文产贷”投放工作,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狠抓落实,建章立制、解难纾困、分步实施,优化业务办理操作流程,协调推进业务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申报疑难问题,“文产贷”各项工作快速推进,贷款业务增速迅猛,全市文体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得到逐步缓解。“文产贷”签约合作金融机构5家(张家港农商行、建设银 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全市“文产贷”企业名录库企业158家,已实现投放840万元(其中,2022年投放680万元,2023年投放160万元)。“文产贷”这一文化金融普惠举措,正在有效助力张家港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