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当心身边的预付费套路!

【新闻来源:石狮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19】 【阅读次数:1296】 【打印】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吗?”“办理美容卡另送10次皮肤护理!”……随着暑假的到来,各种商业促销活动愈发活跃,街头巷尾、商场超市里推销办卡的人也多了起来。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当心陷入预付费陷阱。

预付费领域纠纷多发

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费模式成为不少商家的首选。然而,这类消费纠纷也往往较为集中。

市民小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最近,他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今年4月份在某健身房办了一张会员卡,购买了一年的私教课。结果没几个月,私教老师就辞职了。”小张表示,他是冲着那名私教才充值办卡的,虽然健身房有另外安排教练,但课程变得不稳定且质量下降。“一开始想直接退卡,但健身房不让。如果商家不给出令我满意的解决方案,就准备向有关部门投诉了。”小张说。

小张的情况并非个例。梳理近年来消协组织受理的相关投诉发现,预付费领域维权纠纷频频发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办卡手续不规范。如故意不签订书面合同、不提供收费单据或发票,后续发生争议时,消费者遭遇维权难。二是商家失联跑路消费者退款难。一些不法经营者以“限时充值有福利”“充值返利”为诱饵,吸引消费者高额充值,随后跑路失联恶意逃避债务。三是店铺易主“后人不理前账”。部分商家转让店铺后,后续经营者不履行此前协议、不同意此前优惠承诺、不承认先前赠送服务,或者设置不合理消费限制等。四是转卡收取高额手续费。经营者以格式条款规定消费者转卡需支付高额的手续费。

线上预付费暗藏新套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些线上预付式消费也存在新套路。个别不良商家会在各大社交平台或网购网站上宣传所谓的超低价套餐,吸引消费者支付预付款。然而,一旦付款后,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取消预订,或提供差强人意的服务。消费者一旦上当,往往维权困难。

最近正值暑假,是旅行和度假的黄金季节,很多人都计划在这段时间内出行。据悉,最近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开始频繁出现各种“攻略贴”。有的“攻略贴”会以分享旅游路线、旅游攻略的形式,向消费者兜售各种所谓的“低价团”或“私人陪游”,宣称提前支付一定的会员费或押金,即可享受多地民宿随便住、各大景点畅游等服务。

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少消费者反映,线上预订民宿、酒店,到店却被告知未接到订单;线上预约景点,不是显示预约已满,就是到地方却发现需补差价才能进入。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良好口碑和信誉的旅行社或度假平台,同时要注意其信誉度和口碑,注意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经验分享;此外,谨慎阅读合同条款,确保清楚了解退款政策和服务承诺。

此外,还要警惕互联网在线培训以及互联网医美。据了解,这类机构的服务多以预付费形式进行销售,具有消费群体广、销售金额大等特点,可能遇到办卡容易退款难、服务大打折扣、商家不告而别等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之前就曝光过多起案例。在互联网培训上,有机构在课程中宣传“考不过退费”,但后续不履行退费承诺,引发消费者大量投诉;有编造虚假成功案例的,诱导学员贷款购买高价培训课程。在互联网医美上,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有的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以及山寨设备等。

预付式消费要理性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预付式消费,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并谨慎选择。在做出预付之前,要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口碑。比较不同商家之间的价格、政策和服务内容,选择信誉良好且符合个人需求的机构;在签署合同之前,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理解并接受其中的条款。特别要注意退款政策、取消或变更订单的规定以及服务质量保证等重要内容;多咨询他人的意见,特别是已经使用过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人;要小心一些商家可能的过度销售手法和夸大宣传。了解并核实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要多了解、熟悉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掌握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商家或相关部门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在消费过程中,保留所有重要的收据、付款记录、合同副本和沟通记录等,确保后期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