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高薪低门槛?看上去很美的岗位要当心

【新闻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日期:2023-07-14】 【阅读次数:980】 【打印】

目前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开启人生新篇章。然而,不少求职者发现,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招聘岗位,却让求职者踩坑。大家努力收获offer的同时,要小心求职陷阱。律师建议,毕业生对一些低门槛、高薪酬的岗位要保持警惕。

还没挣钱就负债,去应聘反被要求培训怎么办?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毕业近一年的大学生小张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培训贷”,每月还贷1200元,至今尚未还清。

像小张的经历,有不少求职者都遇到过。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接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通知,“投简历时看到招聘广告上写着无需经验,不限专业。虽然我专业不对口,但看着薪资各方面都还不错,就想投个简历试试。”面试结束后,面试官果然说他的专业水平不行。本以为没有希望了,但面试官随后又说,可以参加培训提升水平,培训通过后,月收入能过万,年薪20万都是有可能的。小林告诉记者,听到这样的待遇他很心动,但在表明自己没钱时,公司告知他可以办理贷款,他就留了个心眼,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人社部前不久发布了《毕业生八大求职“陷阱”及避“坑”提示》,其中就提到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毕业生该如何避坑?防范提示称,高校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正规培训机构。

“如有求职者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情形的,第一步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涉嫌诈骗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勇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律师衡晓春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为大家支招,如果企业用欺骗手段与求职者签订合同,合同本身具有欺诈性质,求职者可在知晓受欺诈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依法撤销合同,也可以向12315、工商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举报投诉。

面试被要求“交作业”,求职遇到骗方案怎么办?

“初面结束后,HR让我写两个方案,要求复试前交。”“复试结束等了几天,HR突然打电话说对我很满意,我以为我稳了。没有想到又抛出一个作业,这次说必须要具体。”有网友在某社交分享平台上发文吐槽自己求职被骗方案的经历。该网友表示,HR给的两次作业都是具体活动,而且是近期需要用上的。在方案交上去后等了一个星期,却没等来任何回复。该网友就去问了HR,HR回复称岗位不符合她的特长发展。该网友表示,在被问第二个方案时,自己已经有点不愿意写了,但想到可能会有机会,就又陷进去了。

明明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应聘公司剽窃,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认栽?其实不然。“方案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称作品的一种,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衡晓春表示,具有独立创作性的方案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受法律保护。

“如果发现自己方案被剽窃,可以要求剽窃公司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衡晓春科普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

求职者在应聘时,该如何防止自己的智力成果被剽窃?衡晓春提醒求职者,在创作、提供原创方案时,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如果需要提交个人原创作品,求职者应该附上版权声明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要求提供方案的话,那么一定要保留好方案创作的初稿、底稿,同时如果提交纸质方案,可以用加盖水印方式来维护权益。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