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谨防以“征信修复”名义诈骗

【新闻来源:经济参考网】 【发布日期:2023-04-23】 【阅读次数:1015】 【打印】

针对近期社会上部分机构称“5月起,征信可以修复了”“再也不怕逾期后征信报告有不良记录了”的宣传,业界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民众应警惕相关虚假宣传甚至是诈骗。

有专家指出,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所谓的征信修复达不到信息删除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信用信息修复”的定义,它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以下简称“认定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以下简称“归集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专家解释称,信用主体有权修复的是失信信息,而非失信行为本身,而且是要履行完责任之后。

据介绍,信用报告是个人和企业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是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身份证”,随着信用报告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征信修复”正在成为新的诈骗途径。基于信息主体对不良信息的担忧,市面上出现了不法机构利用其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以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名义设计各类骗局,宣称可以代理消除不良信息从而骗取钱财。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骗局之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还有骗局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和骗取个人敏感信息,通过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甚至冒名网贷等方式获利。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