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珍贵藏品?天价交易?当心步入“文玩骗局”!

【新闻来源:温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4-23】 【阅读次数:933】 【打印】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涉“古董”“文玩”“收藏品”的诈骗活动重出江湖,伴随升级变化的诈骗手法,又诓骗了不少抱持“暴富”“捡漏”心态的人们。

高价交易“美梦”竟是谎言

2021年10月,74岁的黄先生接到一名“理财顾问”小曹的电话。对方自称供职于经营收藏品的竹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因为黄先生曾关注过该公司藏品的宣传视频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特意回电推荐购买一些“文玩字画”的投资藏品,并承诺所有藏品均出自名家大师、均有专业机构鉴定证书。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黄先生添加了对方微信。眼花缭乱的宣传文字和图片出现在聊天框里,最显著的是藏品的拍卖和成交记录,以及天文数字般的成交价。“理财顾问”向黄先生保证,只要他投资购买这些藏品,后续可以帮他联系其他买家或将藏品通过交易平台拍卖,保证可以高价出手,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被宣传信息蒙骗的黄先生开始心动了。他先用199元购买了一些“入门级”藏品。更惊喜的是,不久,他就陆续接到自称某收藏协会、某拍卖平台工作人员的主动来电,以极其热切的态度,联系他收购藏品。

然而,两年里,黄先生接到过很多个“买家”的咨询电话,但始终没有成交过一笔,直至最后,“理财顾问”小曹失联。据黄先生回忆,每当回购交易即将达成,“买家”总会提出增加回购数量、种类等要求,远大于他的收藏数量。为了赚差价,黄先生就瞒着家人不断增持藏品的数量和种类。

投入与日俱增,回报却始终未见。“理财顾问”为黄先生编织的一个个美梦,最终被证实全是精心编造的谎言。

诈骗套路颇具迷惑性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与“客户”沟通时,骗子大多会故意展示成交记录和极高的成交价,显示拍卖面向全世界进行,成交价格有人民币、港币或美元,而且后面有“一眼看不清的0”。

这样的信息能让部分古玩爱好者心中的财富梦蠢蠢欲动。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一些“收藏交流”公司在页面宣传上不断鼓吹着藏品的高流通率和超乎常人想象的市场价值。事实上,这些公司根本没有与其他收藏品交易平台合作,所谓的拍卖会现场照片均为修图软件制作。

除了发布信息“等鱼上钩”,与黄先生的经历类似,不少销售会选择主动出击——通过电话向更多人“求购”。此前上海公安破获的类似案件中,这些公司会有意识地搜集收藏者的联系方式,主动电话联系。一旦收藏者找上这些公司,不出几天业务员便会与他们联系,称有买家想高价购买藏品,而这个价格往往远超收藏者的心理价位。

而联系黄先生等人的收藏协会、拍卖公司、画家工作室、交易平台等工作人员,都是骗子专门安排的演员,利用虚构的买家身份和“回购”需求,增加受害者的“购买决心”。

“一些诈骗公司甚至出钱请来外国人扮演买家,开出天价收购所谓的藏品。”一名侦办过多起古董文玩诈骗案件的民警告诉记者,为消除收藏者的戒心,有些公司还会称,买家为显示“诚意”已经将货款支付到了公司账户内,目的都是为了让受害人相信所谓藏品的价值和销路,促使他们作出购买和投资行动。

网络直播间也见“卖画大师”

近日,新华社连续播发多篇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对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直播间内,打着“山寨协会”旗号的假“卖画大师”们对消费者实施消费欺诈的问题进行关注和调查。

继抖音整改、美协回应要求“坚决治理”之后,3月28日,快手和腾讯视频号均对涉事账号的直播间进行了下架封禁处理。专家认为,通过夸大宣传或以“假大师”名义向消费者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者服务,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曾发现一些人员利用境内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差异,在境外登记条件较为宽松的国家或地区,登记注册各类“协会”“联合会”等组织,在境内大肆开展评比表彰、卖牌子、收会费等敛财活动。这些组织主要在香港登记成立。由于此类组织有境外合法登记的身份,不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关于非法社会组织“未经登记”的特征描述,民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尚缺乏法律依据。

为治理此类乱象,提醒公众谨防上当受骗,民政部已于2016年陆续公布了13批共1287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新华社报道中提到的在香港登记成立的‘中国书画家协会’,已被列入第五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进行过曝光。”

老年人易成“局中人”

据上海公安部门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警方相继侦破了多起涉及销售文玩字画等虚假收藏品、艺术品的诈骗案件。

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是古董文玩类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是老年人中文玩爱好者多,对“捡漏”心存侥幸;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图片、视频造假的认知度相对有限,更好蒙骗。

“现在哪有什么漏可捡?”一些业内人士惋叹,至今仍有人相信譬如家中老宅挖出一个碗卖出上亿元的“传说”,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许多喜好古玩的老人爱听故事,认为这是背后的‘文化价值’,但每一个故事都是‘收费’的。”

当然,针对老年群体的常见诈骗手段也掺杂其中。在另一些古董文玩骗局中,施骗者会利用免费送礼、打折让利等“小恩小惠”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塑造为专业鉴定师、拍卖师等“人设”,进而利用老年人急需变现、给子女换取财富等心理,有计划地从索取几百元的实名认证费用,到数千元、数万元的鉴定费、手续费等,一步步骗取老年人的钱款。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