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滨海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滨海县民政局创新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时效,对“临时生活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首批5个社会救助事项采取“信用审批+数据核验+村级民主评议”的模式进行审批,以智能化为“骨”,为困难群众及时撑起救助“伞”。
今年以来,滨海县试行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机制已办理了61例因病、因灾等突然陷入困境家庭的容缺审批,受益群众100余人次,全力回应民声民愿,扩大社会救助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社会效果。
“急难愁盼”快速办
以前社会救助需要群众主动申请,并经人工核验,补助申请时间最少在2个月,最长时间达6个月以上,跑动次数多、等待时间长,困难群众“愁盼”急切。现在5类社会救助事项线上提交,系统核验,由民政部门组织村级民主评议,在村级民主评议结束的当日即批准对困难群众先行实施补助,先批后核。通过承诺办理,“容缺”审批,弱势群体5天内即可领取补助,时间压缩高达97%,最“快”解民忧。
“删繁就简”便捷办
“以前办事不清楚要带哪些东西,办一件事要跑好几趟,现在只要有手机,事情也就办成了!”为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按照群众办事“便利化、智能化”的原则,再造办事流程,将原先办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所需的纸质材料全部取消,申请人身份证在线获取,申请过程中的表单信息、申请材料均通过大数据在线自动填充和核验或通过电子材料予以替代;以线上实时电子签名代替线下纸质签字,省去申请材料下载、签字、上传的过程,整个申报流程电子化。全面优化简化申请、受理、核实、发放补助等环节,合理制定系统审批规则,实现全流程“掌上办”、简单办。
“信用承诺”先行办
“群众线上作出承诺,提交材料后,系统智能秒批并先行作出审批决定,结果推送至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组织民主评议,并对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核查,核查无误的,在村级民主评议结束的当日同意对困难群众先行实施补助。”滨海县民政局救助科负责人表示“个人信用承诺容缺审批+村级民主评议”的方式可以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扶,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救助的真实有效性。
下一步,滨海县行政审批局将持续探索“智慧民生”,充分发挥数字政务快速准确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的适用场景,同时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容错纠错免责机制,激励保护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扩大民生服务“滨不难”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