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昆山市建立工作操作规范 强化信用惩戒 提高冒名登记案件处理能力

【新闻来源:昆山市信用办】 【发布日期:2023-03-23】 【阅读次数:1878】 【打印】

近年来,随着信用惩戒力度不断加大,个人对信用信息的日益重视,发现并举报被冒名登记的案件也逐年增加。以往在缺乏技术手段辅助监管的情况下,少数不法分子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存量冒名登记案件,干扰了正常的公司登记注册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

自从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昆山市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数字技术手段,在工商登记领域通过上线身份证信息比对、人脸识别扫描等技术,实现“人证一致”,从技术上杜绝了冒用身份登记的情况,有力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优化营商环境。

为加强审批和监管的有效衔接,厘清撤销登记程序,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昆山市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案件办理的经验,共同制定了《关于印发撤销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工作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操作规范》),积极应对群众诉求,规范冒名登记案件处理,强化信用惩戒。

《操作规范》明确了审批和监管部门在撤销申请的接收、调查重点、调查时间等重要工作环节的任务和分配;明确了当事人不配合调查的认定情形;明确了对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按需召集的工作会商机制。

《操作规范》抓住重要节点处理冒名登记案件调查和处理各个环节,形成了流程化、制度化的案件处理机制;生成了调查清单目录,规范了调查报告格式和补充调查的格式,有力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效能,打击冒名登记违法行为,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商事登记权威性和“放管服”改革成果。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