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实施“五化五归零”行动,打造“海易清风”廉政文化品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常态化教育促“思想滑坡”归零。不断创新廉政教育活动形式和载体,坚持纪律教育常态化、多样化,筑牢日常教育“防火墙”。通过班子成员上“廉政党课”、读“廉政书籍”、谈“廉政感想”、看“廉政警示片”等,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制度化管理促“风险漏洞”归零。以健全制度建设为根基,减少人为干预因素,确保项目交易和内部管理“向廉而行”。强化开评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环节公平公正操作流程,强化关键环节,促进交易项目规范运行。修改完善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方位、分条线、分科室、分岗位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对排查出的19个A级风险点、23个B级风险点和23个C级风险点层层布控,逐一落实防控措施,建立起以科室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信息化创新促“服务距离”归零。聚焦“智能便捷、降本减负”,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建立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体系,实现项目登记“云上”审、开评标场地“云上”约、评标专家“云上”抽、中标企业工程竣工销号“云上”办、投标保证金“云上”退、交易环节“云上”查,完成交易各环节、各主体全流程在线签章,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开启交易过程高质量“云上”新模式。今年以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不见面”“电子化”交易率达100%。
立体化监督促“围串隐患”归零。针对公共资源交易种类多、监管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等难题,积极探索“大数据支撑+协同式监管+综合性应用”的工作模式,多维度立体式对投标企业、评标专家等市场主体开展监督。通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及时监测平台交易运行状况,精准排查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启用“易彩虹”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采取“现场+远程”技术支持模式,利用视频语音同步交互、在线实时监督、全程数字见证等技术手段,成功实现跨省专家资源共享,全程留痕、可查可溯,有效解决专家数量不足、专业类型不均衡、暗箱操作等问题,确保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一体化推进促“责任盲区”归零。全面加强招标代理机构、供应商、评委专家、区镇交易中心评价引导和管理,扎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严格执行交易资格评审因素41项禁止设置条款,强化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综合应用,着力破除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对违规失信投标单位在失信平台进行公示。同时,围绕平台管理、涉企收费、作风纪律三方面共14个问题,开展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并及时核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