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江苏省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省法院紧紧围绕“使法治和诚信成为江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目标,组织全省法院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2次批示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
一、强化大局意识,主动作为开展专项行动
我省营商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企业严重失信主体数量较多,其中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约占80%。为此,省法院党组经研究,决定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以市场主体出清“助企”行动、善意文明执行“护企”行动、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清理“惠企”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安企”行动为支撑,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
在专项行动中,全省各级法院主动争取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部门互动的工作格局。在省法院推动下,省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在共同治理、综合治理上再深化,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上再发力,积极参与、全力支持1+4专项行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苏州、徐州、无锡、宿迁、淮安、常州、盐城、连云港等8个设区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批示肯定。
全省法院积极承担起主办责任,将1+4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形成“部署、推进、落实”的闭环体系,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统筹、有序推进。省法院率先垂范,成立了由院党组书记、夏道虎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2022年3月底下发工作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5月中旬召开阶段总结推进会,6至7月赴8个设区市进行现场督导,9月召开全省法院专项行动经验交流会,2023年1月召开总结会。期间,4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发布典型案例,央广网、新华日报等46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二、聚焦信用修复,“暖企”行动精准施策激发企业活力
全省法院以企业信用修复为切入点,把“暖企”行动作为1+4专项行动的重心,对4.2万家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在业企业开展专项治理,积极为企业修复信用创造条件。
一是“减存量”。对纳入治理范围的企业建立可退出、需指导、应约束三类清单,分类施策、精准治理。企业被纳入退出清单的,依法删除失信信息;被纳入指导清单的,指导其配合法院执行、主动履行义务,或者促成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纳入约束清单的,继续依法采取信用惩戒措施。至2022年底,全省法院依法为30453家失信企业恢复信用。
二是“控增量”。各级法院建立纳失预警、纳失宽限期、信用修复证明、失信分级分类、精准惩戒失信等新机制,引导有主观修复意愿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主动争取修复信用。2022年全省法院新增被纳失企业仅5048家,同比下降72.5%。
三是“防变量”。会同各地发改委(信用办)协调乡镇、街道对失信企业住所地开展1次集中现场调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集中发起2次财产查询,向申请执行人集中发送1次提供财产线索通知书的“1+2+1”集中调查,保障专项行动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同时,牢固树立“信用修复不是纵容失信”的理念,对逃避执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保持高压态势,2022年全省法院实施拘留1329人次、罚款1176人次、罚款金额1138万元,尤其是对244人追究拒执罪刑事责任,数量创历史新高。
三、紧抓协同推进,“助企”“护企”“惠企”“安企”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
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四项行动,为“暖企”行动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和系统支持。“助企”行动力推市场主体出清和重生,执行移送破产企业6028家,为企业信用修复清除障碍;“护企”行动彰显善意文明执行,对执行标的采取“活封、活扣、活冻结”措施22346次,在74350件执行案件中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适用纳失宽限期17566次,给被执行企业“喘气”“回血”的机会,有效控制失信企业增量;“惠企”行动强化政务诚信引领,185件以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全部实际执结,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安企”行动攻坚涉执信访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涉企争议的实质化解。
四、突出长效长治,守正创新释放治理效能
全省法院围绕行动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在建立健全信用治理府院联动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信用修复机制、执破融合机制、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机制、终本案件信息化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切实加大对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助力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省法院编发专项行动专刊11期,组织召开推进会、经验交流会3次,推介各地法院在专项行动中的创新做法、工作经验60项,为下一步实现长效长治,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