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诚信既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苏州市把政务诚信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性工程,推动各地各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开展依法行政、惠企便民等创新探索,多次入选“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多项政务诚信建设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为苏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柔性执法更有温度,2020年,苏州市司法局在江苏率先发布涉企行政执法“免罚轻罚”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柔性执法,对个体工商户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打造政府“有温度”执法名片。2022年,进一步梳理并实施455项“免罚轻罚”清单3.0版,共办理相关案件2.44万件,涉及金额5.94亿元。面向长三角,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厘清长三角地区免罚事项清单,统一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助力长三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苏州市公安局首次运用行政合规从宽处罚制度,办理一起吴江区五金企业未经备案购买易制毒化学品案,保障了涉案企业正常运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如何把政务诚信建设与惠企便民结合起来,提升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考验着政府的行政智慧。针对“放管服”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审管衔接不畅、数据孤岛等痛点,苏州市行政审批局着力强化数据赋能,建立“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开发“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实现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部门在同一个平台上推送、接收、反馈信息,从源头上实现权责清晰、信息共享、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完成国家省市要求的监管事项库等8个监管数据库建设,并以苏州自贸区名义申请对接省监管数据库,汇聚以监管事项、监管对象、信用评级为主的数据20余万条。
顺畅的退出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破解“僵尸”“空壳”社会组织的退出难题,苏州市民政局引入信用承诺制容缺办理社会组织的注销登记,明确对确有注销退出意愿且无债权债务纠纷的社会组织,通过公开说明情况,公开承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简化内部程序、清算审计和补证手续等,降低社会组织退出成本。目前,承诺制容缺办理注销登记机制已在苏州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推广施行。
聚焦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印发《苏州市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与信贷信用等级评定、安责险保险费率评定、企业评先评优推荐联系联动机制。截至目前,苏州市80902家工业企业中共有16家一级标准化企业、1323家二级标准企业、10943家三级标准化企业享受标准化评级带来的保险、信贷优惠政策支持,共协助苏州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排查市级荣誉申报企业374家,同时也有28家安全生产失信企业被建议不参加评审。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苏州始终把企业的获得感作为最大的营商环境。为保障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生产,苏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利用江苏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系统,对在建人防工程的部分节点开展“在线预检、抽查免检、网上复检”三项诚信管理措施,用不见面监督检查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项目工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