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事业单位信用完备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海陵编办采取强化登记程序、强化单位监管、强化惩戒手段三方面举措,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推进失信事业单位“清零”中的职能作用,不断筑牢事业单位信用体系“防火墙”。
强化事前登记审查程序。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对设立登记材料中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经费来源、办公场所等相关信息进行逐项核查,对新任法定代表人进行信用预审,2022年以来共预审10件。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现场进行政策解答,依法驳回其登记申请;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现场予以登记办理,同时进行信用宣传教育,提高事业单位知信守信意识,确保登记信息可靠可信可用。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条线。借力“双随机、一公开”以查促信。进一步科学确定抽查样本类别和数量,从民生保障、教体文卫、党群、农林水牧、城建交通等多个大类的事业单位中,分类随机抽取1-2家事业单位作为检查对象,在确保检查范围覆盖率和抽查结果代表性的基础上,对所抽查对象进行实地检查。对于抽查中发现问题的事业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抽查情况及时向所属单位通报,真正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作用,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履职、提效增速,切实做到以查促改、以改促进,同时,相关检查整改结果按照有关规定,符合异常情形的,列入异常信息。
强化部门联席会议一套机制。逐步完善落实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协调区内多个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形成监管合力,全面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与财政、人社、法院、公安等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联合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各部门大数据技术,排查平时监管部门触碰不到、无法公开的“隐疾”,研究解决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等实际监管中的问题,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合力做好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依法诚信开展各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