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十一”购物节下单的快递陆续送达,不少市民发现:一些快递面单上,收件人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乃至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一览无余。一些海淘快件甚至标有消费者的身份证号码。虽然部分电商及快递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将个人敏感信息采取脱敏或隐匿处理的隐私面单,但也有企业和快递员称“隐私面单不方便核对顾客信息,快递一多根本顾不上”“公司没要求”“顾客下单时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隐匿化处理,顾客没选就没有”。
近年来,快递物流领域的公民信息泄露案件并不鲜见。而隐私面单,可以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信息,避免其在运输、投递、回收的过程中“一路裸奔”,让不法分子无法再轻易掌握收件人相应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或进行精准广告投送,或加价卖到境外,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可以说,隐私面单成为所有快件标配,倒卖快递面单信息这条“黑色产业链”就有望被斩断。但是,一些快递物流企业因为担心快递员配送效率降低,以及增加企业人工、设备成本,目前对隐私面单主动接受的积极性不够高。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全行业隐私面单日均使用量超1.5亿单,但和全国日均3亿件的业务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今年3月~9月,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3部门联合开展了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其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力度一直在加大。近些年,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电商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治理手段和方式不断更新、专项行动与常规治理交相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定。
想要尽快实现隐私面单的全行业覆盖,必须加快出台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并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从规则层面,让隐私面单成为标配。快递物流企业,只要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就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不让快递面单继续“泄密”,而不是在等待和拖延中,消耗企业信用、错失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