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诚实守信的安全生产法治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各信用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提升信用管理水平,泰州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信用+服务”,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出台制度,主动告知。制定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提醒制度,要求各级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并送达,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处罚信息公示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等内容,指导失信主体增强守信意识,保障合法权益。
二、组织排查,应退尽退。全面梳理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近三年(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行政处罚相对人失信信息情况,制作清单、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对于公示截止期未满但已经履行相关义务且超过最短公示期的企业,组织执法人员主动联系、讲明政策、引导退出。
三、加强指导,容缺受理。安排专人靠前服务、预审把关,对企业信用修复材料报送进行指导,提高失信修复材料申请的“一次通过率”和修复的成功率;审核发现企业申请材料有所欠缺,能提供书面承诺保证安全生产且如期履行相关义务的,实行“容缺”受理制度,即先行受理,一旦补齐、马上办理。
四、线上受理,助企纾困。将畅通企业失信修复渠道作为疫情期间泰州市应急管理局“助企惠企”十条措施之一,对于受疫情影响企业不能到现场办理的,可以通过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提交申请材料,企业申请后经应急管理部门审核符合修复条件的,即时办理。
自3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共梳理安全生产领域失信主体公示信息1615条,已清理退出符合要求的失信主体公示信息5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