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宰客却称计算器进水,恐是良心进了污水

【新闻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21-09-17】 【阅读次数:1453】 【打印】

近日,广东一男子买海鲜被商家狠宰千元,面对有关部门质问,商家却给出“无脑”解释,这份“解释”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当事人王先生表示,他在广东惠州惠东县巽寮市场购买了扇贝、花螺、海胆等并不昂贵的海鲜,拿到账单却吓了一跳,总共4380元。面对高得离谱的价格,王先生多处求证,最终确定自己是被骗了,于是向惠东县巽寮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举报。相关人员调查后,商贩给王先生的解释是:由于计算器“进水”导致价格算错,重新计算后价格为2936元,多收了1444元。如此“解释”难以服众,究竟是计算器“进水”,还是商家的良心进了污水?

近年来,消费者在农贸市场、海鲜市场被“宰”的新闻不在少数。在大多数农贸市场中,商品价格一般由小贩自行确定且不会明码标价,称重设备也一般由商贩自己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良商贩往往利用农贸市场不易管理的漏洞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缺斤少两、乱报价称的现象已是常见,如果消费者对市场价并不了解,往往会听之信之。此外,农贸市场还有人流量大、商贩流动性大的特点,消费者即使意识到被骗也难以找到维权途径。

除了不易监管的客观因素外,有关部门监督管理的缺位也是农贸市场欺诈盛行的重要原因。当前农贸市场、海鲜市场普遍缺少完善的市场规则和条例,且市场准入几乎没有门槛,因而商品的数量、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当遇到商贩欺诈行为,消费者往往因为没有证据或证据模糊而难以追责,即使证据充分,由于管理条例不完善,有关部门对涉事商贩施行的惩戒措施也远不足以将其“打痛”。长此以往,商贩的欺诈行为便更加猖獗。

健康市场环境的构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责任心,更需要商家的良心和消费者的细心。在市场监管方面,有关部门及人员应当明确规范市场运行条例,可以通过设置“公平秤”或是采用统一称重设备的方式加强管理;应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每一个进入市场的商贩都做到记录在案;应对涉事商贩加强惩戒力度,不姑息、不放纵,坚决对消费者负责。对于商贩而言,遵守市场规则是其不容忽视的义务,不打“小算盘”,本着良心做买卖,才能谋得更为长远的利益。构建良好市场环境,消费者的作用也必不可少,只有消费者敢于维权、善于维权,才能将市场中的“蛆虫”一一扫除,真正保障自身利益。

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绝非任意“注水”的灰色地带。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