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210款APP违规被通报,监管重拳之下不能有侥幸心理

【新闻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21-08-30】 【阅读次数:1586】 【打印】

8月25日,工信部通报210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并要求9月1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引来不少人的关注和热议。这些APP主要问题有: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欺骗引导用户下载APP;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

APP侵害用户权益,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迅猛,各类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应运而生,APP的数量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交通出行、电商购物、社交娱乐等。各类APP极大地便利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功莫大焉。但不尽如人意的是,看似“免费”获得便利的背后,用户往往要付出个人信息和权益被侵犯的代价。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各类APP的违规方向多为设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和权限,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呢?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离不开“免费”这一概念的作用。许多互联网企业,打着“免费”的幌子,前期获取了海量用户,再将用户“倒卖”出去。例如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是基于大数据计算,针对用户的定向推送,精准营销。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更多个人用户信息更是成为企业攫利的关键。APP强制获取用户位置信息、随意读取用户通信录和照片等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甚至部分企业将用户信息卖给第三方获利,置用户于网络危险之中而不顾。

针对这些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APP,行业监管亟待完善。工信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除此之外,工信部联合其它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APP 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和《APP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等行业标准,但无法杜绝或者根治这一顽疾。一方面,我国APP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版本迭代频繁,甚至使用技术手段对抗监管。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漠视整改,存在侥幸心理,旗下产品多次整改,依然打“擦边球”,这些都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整治这些侵权APP,一定程度的处罚能够对中小型企业起到警示作用。然而,对大企业来说,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处罚结果和巨额收益两相比较下,往往会阳奉阴违甚至明目张胆地继续侵犯用户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侵权APP的处罚力度,对侵权企业处以极高罚金,提高其违法成本;对部分恶意侵权APP ,直接予以下架处理,才能真正威慑企业。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至今,尤其是头部企业,需树立“科技向善”企业价值观,树立红线意识,还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 APP 应用环境。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