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广泛开展信用惠企服务,扎实以信用助企纾困减负解难,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动力,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提升信用监管水平,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积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围绕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着力构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为补充,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在社会诚信、商务诚信领域和新经济领域全面推动全流程信用监管,实现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
(一)以信用承诺助力“放管服”改革。
建立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加强承诺信息归集和公示应用,累计归集并主动在“信用广州”网公示各类信用承诺近600万份,在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用地审批、行业自律等环节建立信用承诺机制,扎实以承诺推进减材料、缩环节、强约束。市住建部门加强告知承诺制应用,将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4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其中既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缩减为2个工作日。市国土规划部门对临时用地审批、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及调整、不动产登记等业务实施告知承诺制,支持总投资112亿元的维信诺(广州)全柔AMOLED模块生产线,以告知承诺方式取得临时用地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实现项目“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试产”。广州开发区持续推进“承诺制信任审批”改革,率先在全国推出“秒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施承诺制信任审批事项全流程管理,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提交的资料减至最少1份。
(二)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统筹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并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目前已在全市116个细分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国家试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自动分类,从监管频率、“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处罚幅度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有效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在2020年5月对判定为高风险企业开展的“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过程中,问题发现率达93%。在食品药品领域实施A、B、C、D四级监管,对90家高风险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规范飞行检查。在全国率先建立建筑市场诚信评价体系,对承包、监理、造价咨询等13980余家企业实施针对性监管措施。对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交通建设工程等领域2389家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加大差级企业的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实施红、黄、蓝、绿四色监管,落实差别化水价、污水处理费等政策,对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最高的绿牌企业,在行政许可、环保专项资金补贴、环保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便利;对等级最低的红牌企业,采取责令整改、从严审查行政许可、加大执法检查频次等措施。
(三)以信用修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纳入市公共服务事项,推动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修复,累计完成涉企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约2.8万条,有力支持市场主体信用重塑,保障健康有序发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最快20分钟为某外向型出口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及时消除了企业防疫医疗产品出口障碍。研发上线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微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全程网办“零跑腿”服务,累计7.8万余家市场主体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移出业务。积极引导严重失信企业及时履行法定义务、修复信用记录、退出黑名单,2020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退出10787宗,“海关失信企业名单”退出305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退出495家,调整环境评价信用等级155家。
二、强化信用赋能效应,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聚焦破解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碎片化等痛点、难点,积极探索广州特色的“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创新应用,推动广州“信易贷”平台于2020年5月上线运营,以信用撬动金融资源,提高信用状况良好企业的贷款可得性,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目前,平台已入驻336家金融机构,注册企业37.3万家,促成融资授信金额超1980亿元,累计放款约1465亿元。
(一)数据支撑,信用脸谱更加精确完备。
建立广州“信易贷”平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机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充分发掘市场监管、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涉企信用数据信息价值,为企业绘制精准信用脸谱,辅助银行机构审批放贷,推动信用价值转化为信贷价值。目前,在信息主体授权前提下,平台通过接口累计查询公共信用信息超553万次,运用政府信用数据先后与银行机构联合研发了“电力信易贷”“物流信易贷”“海关信易贷”等一系列具有行业特色的专属信贷产品。其中,“物流信易贷”是以运费垫付为主的特色金融产品,为物流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帮助第三方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大型车队、TMS服务商等解决上游账期过长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目前已授信企业43家,授信总额1.41亿元;“海关信易贷”是为AEO企业(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在广州海关积累了良好的贸易评估记录、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AEO企业,可更高效、便捷、经济地获得贷款,目前,已有18家广州海关AEO企业获得融资授信,合计授信金额27.35亿元。
(二)多维护航,获得信贷更加安全便捷。
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平台在企业需求、融资模式、信用画像、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智能匹配,以及融资进度的可视化查询展示和贷款后的追踪预警,助力金融机构强化融资风险防控。在全国率先上线广州“信易贷”官方APP和微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指尖一站式办理融资申请、融资产品智能推荐、获取企业信用名片等移动化信用服务,实现企业在平台“可查信”“能用信”。推动平台完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并对接政务区块链,有效保障系统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权益。同时,建立平台与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对接机制,推动风险补偿机制在信易贷平台落地,激励银行业机构敢贷款、能贷款。平台向银行机构提供贷款企业的综合信用评估报告,有力协助开展贷后风险监管。
(三)纾困解难,信用助企更加突显成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将经省认定的86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参与防疫工作信息作为守信信息纳入企业信用档案,为企业申请融资贷款、财政补贴等提供增信支持。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应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信易贷”平台开发上线“抗疫专区”,上架信用产品达18款,贷款利率平均5%,最低可达年化2.5%,有效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多款产品实现线上申请和线上测额,为企业在疫情环境下减少接触办理贷款提供便利。疫情期间,为防止疫情扩散,广州多区域餐饮企业关停或暂停堂食,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急剧下降,大量企业亟需补充日常流动资金以及加大外卖平台的建设投入,为精准支持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平台联合金融机构首推餐饮业信贷产品,提供纯信用或抵押加信用的综合融资方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3—5日内完成放款,某汕头牛肉火锅品牌连锁餐饮企业提出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即获得利率低于4%的1400万元融资,有力保障了9家连锁门店正常运转。
三、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建设“试验田”和“策源地”
聚焦信用便企惠民,在全市广泛开展“信易+”守信激励和信用创新服务,推动形成税融通、信易招标、信易融、信易商等一批信用创新应用案例,积极在越秀、黄埔、南沙等区开展信用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市场主体需求和辖区经济特点,开展差异化探索,创新搭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一批各具典型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举措,着力为激发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道路、提供新范例。
(一)开展“诚信商圈”建设和“信用+供电服务”。
建设诚信示范商圈。越秀区为东风路、环市路沿线近30栋重点楼宇统一配备“信用管家”,建设“信用管家”服务驿站,提供信用咨询、风险提示、信用修复等公益性服务,以及信用报告、信用评估等市场化服务,组织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示范楼宇”评定,给予楼宇入驻企业15项优惠政策支持,打造形成全国首个商务楼宇“信用走廊”。开发北京路诚信商圈信用管理平台,为商户建立信用档案、制作信用二维码,建立24小时消费投诉维权快速响应机制,在信任审批、经营发展等方面实施8项守信激励措施,构建“政府+商户+消费者”共商共建共享的放心消费环境,有效提升消费者和游客对信用建设参与度和获得感。
探索“信用+供电服务”。越秀区建立用电主体信用信息记录、披露、应用机制,搭建广州市首个“信用+供电服务”应用场景,为诚实守信用电主体提高办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实现从“两证”办电到“无证”办电的服务升级,推动具备良好公共信用的潜在用电主体,可凭借信用报告和向社会公开的信用承诺替代产权证明,向供电部门提出用电申请,有效解决老城区因历史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无产权、未确权以及无法提供可供电证明建筑的用电难问题,使企业获得用电更加便捷。
(二)纵深推进政策“信易兑”和项目“信任筹建”。
推动政策兑现与信用建设深度融合。黄埔区将企业信用情况与该区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无缝对接,将政策兑现“即申即得”调整为“信用优先”,使信用成为企业参与政策兑现的核心竞争力。依据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事前介入快速核查并全程预警企业信用情况,对信用评价A级企业,在政策兑现的资格认定遴选、竞争性评选及招商引资优惠中优先考虑;对信用评价D级企业,限制享受政策兑现资金、财政资金补贴,并列为资质资格评定、日常监管重点监管对象。
迭代升级“信易+筹建”举措。黄埔区在2018年率先出台全国首个《信任筹建工作方案》基础上,不断推动相关便利举措迭代升级,着力构建“快筹、快建、快投”服务机制,为诚信记录好、动工意愿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建立项目动工建设“绿色通道”,提供从项目引进至竣工投试产全链条优质高效服务,推动破解筹建项目在用地、规划、审批等环节瓶颈问题,实现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目前,全区已有101个筹建项目实施“信任筹建”,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平均比原计划缩短6个月,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广纳创新院项目从交地到完成临时用地、临时道路、施工用电等所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仅用时9天。
(三)开展“信即办”审批和智能税收管理服务。
推进“信即办”极速审批。南沙区聚焦企业所需所盼,在可通过监管纠正且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取消或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在申请人做出信用承诺后,实现“即来即办、当场办结、立等可取”,切实为企业发展创新、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利,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高达82.1%,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95%以上。线下办理的跑动次数减少超七成,有效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构建“动态管理+诚智服务”纳税信用体系。南沙区以“可信身份实名认证”为前提,以“智能办税服务”为载体,以“税警联盟风险共治”为保障,打造形成智能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实名认证手段,对办税人员进行实地、实时、实人、实证、实名的“五实”认证,促进征纳双方互信。加强纳税信用动态管理应用,打造AAA级、AA级、A级、B级、M级、C级和D级共7级的积分定级纳税信用等级阶梯,在税费办理时间、报送资料、响应诉求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服务和管理。打造“非接触、云交互、智能化、信易办”的南沙智能办税服务厅,将纳税信用全面应用于纳税人办税全过程和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全过程。运用公安部门的信息提前锁定风险人员、风险企业,实施公安税务联合惩戒,严厉查处虚开骗税重大案件,共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智能柜台为诚信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社保业务、发票最高开票限额调整等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约6.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