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大量“泡水车”或流入市场 购车者恐遭遇消费陷阱

【新闻来源:大众网】 【发布日期:2021-08-20】 【阅读次数:2058】 【打印】

今夏,多个地方遭遇暴雨袭击,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灾害,导致大量汽车被浸泡。这些泡水车将如何处置,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大量泡水车引发了二手车行业的一次激荡。暴雨过后,一场针对泡水车的“寻宝”行动已然拉开:不少人到二手车交易市场收车;在一家汽车拍卖网站上,出现水淹车即将上拍的“号外”。业内人士称,大量泡水车有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二手车市场。

无风不起浪,消费者的担忧并非无缘无故。经过“精修”的泡水车,外观甚至零部件的表面和新车几乎没有差别,如果不是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消费者很难通过外观来判断车辆是否是泡水车。尽管看不到,但是安全隐患却是如影随形。有业内人士提醒,车辆泡水后会带来一系列难以发现却严重影响安全的问题,如电路短路、结构件生锈、老化、自燃等,针对这些问题,汽车维修店需要挨个进行检测,否则稍有差池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即便如此,一些安全隐患也无法做到全部消除,车况的稳定性也难以得到保障。另外,隐患从微小或隐形发展到完全爆发或显性还是有一个使用过程。以涉水造成的发动机曲轴变形为例,初期仅以微弱的噪音异常为特征,等行驶过万公里后噪音会越来越显著,甚至造成发动机拉缸导致车辆重要损坏,甚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实际上,近年来因购买泡水车而导致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河北省石家庄赵先生花费14.5万元从二手车市场购买了一辆东风本田思域轿车,成交前商户出具的报告显示,经检测此车可排除事故、水泡、火烧等特殊车况。然而,这辆车刚开了没几个月便出现问题,赵先生把车开到4S店检测,发现这辆车曾经被水泡过。

对于遭遇消费“陷阱”的消费者而言,买车之前就怕被坑,可是结果还是被坑了。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购买二手车的人,一种是刚拿到驾照的年轻人,他们对车辆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极易被不良的商家蒙骗;另外一种是准备换二手高档汽车的消费者,很容易被低折扣忽悠。

消费者需要明明白白消费,对此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2017年5月浙江省推出了“新消法”,其中有专门对二手车的经营规范规定,要求家用二手汽车销售经营者应当对二手汽车的来源是否合法、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交易记录、车辆存在问题等重要信息在出售前进行全面核查、检测,并将核查、检测的准确结果以书面或者其他可以确认的方式告知消费者。

广大消费者要尽量通过正规交易市场购买二手车,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一些显著低于市场价的二手车要多留个心眼。此外,还可以在合同条款中对是否是泡水车进行专项约定。例如,在签署二手车交易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类似“泡水车假一赔三”这样的条款,维护自身权益。

二手车经销商要加强行业自律,做到交易“透明化”。一方面,在收购或者拍入泡水车时,一定要检测好车况,在后续维修过程中保证车辆安全,线束、电子配件、安全气囊等该换的换,刹车系统、发动机等该修的修,保证车辆功能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在出售车辆的时候,要书面详细告知车况,以及书面告知泡水车的风险。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