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晶妹通过新华信用发表题为《地方政府在抗击疫情战役中需高度重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疫情发生以来,出现了一些不实事求是、不诚信的现象,个别机构及人员诚信精神缺失,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机制、评价维度及提升对策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很高的,据 “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普遍偏低,一些国家存在不信任危机;在爱德曼调查的26个国家/地区当中,处于较高信任度水平以上的国家仅有6个,中国在2018、2019、2020年已连续三年综合信任指数排名第一,处于高信任度水平范围,远超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公信力来之不易、值得珍惜、需要不断的积累与长期的坚持。
在疫情危难之时,地方政府更要注意维护公信力,坚守群众路线,这是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顺应群众期盼,实事求是地检查疫情工作中不足,事实已经证明做错了的,该道歉的就要尽快诚恳道歉,该纠正的就要无条件马上纠正,该发放的救援物资就要尽快发放,急群众所急,更不能在协调调运及管理的过程中先满足自己,引发民众质疑。
为此,本文从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的角度,为共克疫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建立疫情防控中的事件与民意观察分析机制。依靠地方信用服务机构及大数据信息服务机构,对引起民众普遍关心和议论的事件进行抓取,列出主要事件,分析民意,找到民意的关键点和诉求。
第二,以对事件与民意的观察分析结果为基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建立应急合规信用检查机制。具体做法就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向下级或基层派出事件调查工作组,深入到民众中,在疫情中开展沟通、对话、交流、调查、疏解工作,并向民众公布进程与结果,目的是平复民众情绪,对事件有个交代,稳定大局,同心协力共战疫情。
第三,为专业人员在疫情中提出建议与采取措施建立临危授权与保护机制,及长效的实施机制。本次疫情非常严重,很多部门都非常重视并纷纷下发文件,有的要求填写各种表格。危情中管理要看实际情况,不要给基层工作特别是给病毒研究机构、医院、社区救助站等带来困扰,毕竟他们是在争分夺秒、在和病毒赛跑、在抢救。要建立一个协调平衡机制,既要保证文件能够传达到,又要给一线人员根据疫情与病人情况进行紧急处理的空间,只要是急病人所急的,事后不予追究。尽可能发挥一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让他们尽可能挤出一点时间休息。
第四,建议地方人大、政协或行业组织成立“专业者保护委员会”。其实,对很多新的、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的认知与证明需要时间,谁也不能保证按照当时的情况处理日后就都是对的,那就建立一个程序环节,以保证程序合理平等正义,至少可以通过这个委员会进行信用与事实性的判别。这个专业委员会可以由信用管理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固定的工作委员会,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专业者可以向工作委员会请求帮助与保护,工作委员会邀请专业对口的专家,组成判别小组给出判别意见。意义就是在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和专业人士之间建立一个机制,建立双方之间一种平等关系,平衡专业人士面对地方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弱势性,降低由此带来的在专业上不能发挥应有作为的可能性,以促进地方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社会各界专业人士都能从自己的职能与职责角度共同为社会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第五,诚信统计、实事求是公布与上报:感染、确诊、已经隔离、排队待入院、已入院在救治、治愈出院、死亡等人数,已经使用、库存尚余、现在急缺的物资情况。这些对于当前战胜疫情,以及疫情过后研究与建立治理体系非常重要。
第六,在疫情中一定要把持住政务诚信建设这根弦。待疫情过后,对“十三五”时期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分析,找问题,找原因;将政务诚信作为“十四五”时期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站在人民群众角度进行设计的、能落地的政务诚信相关制度与实施方案。
最后,建议疫情过后,由国家层面组织创建政务诚信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支持地方政府创新能有效维护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新制度与新措施。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将政务诚信摆在四大领域诚信建设的首要位置,指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目前,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已有两批共28个城市(区),建议这些城市(区)积极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试点示范创建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培育诚信社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希望地方政府发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特别是在疫情的危难关头,更加应该倾听人民的声音,紧密团结人民群众,不要让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短板,应该成为基础和引擎,成为动力与支撑,成为带领地方人民群众健康发展的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