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没钱还款,你们就不能多点人性关怀吗?”“不行,不能因为你是残疾人就能逃避法律的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吴某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可是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2018年5月到6月期间,吴某以做生意开足浴店为由,分三次向刘某借了15万元。之后,吴某陆陆续续还了3万元。可是半年过去了,吴某仍没开起他所谓的足浴店,借的钱也花完了,无法偿还债务。
刘某随后把吴某告上了县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吴某归还剩余借款12万余元及利息。可是判决生效后,吴某依旧没有还清借款。今年4月,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查询,法官在吴某名下没有找到房屋、车辆、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每次法官上门执行,吴某都会以残疾为由,声称自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法履行执行款,一直用这种方式规避执行。案件一时陷入了执行僵局。
其实,法官对吴某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经过对吴某朋友圈子的多方打听,法官了解到吴某在某KTV打工,并不是没有收入来源。掌握了这一线索后,法官立刻调出吴某最近6个月的微信和支付宝钱款收支记录,发现吴某每个月大约有四五千元的收入。随后,法官对其进行了多次约谈,分析了事情利害关系,吴某在财产证据面前承认了错误,并愿意每季度偿还债务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