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内蒙古公安部门总结预防信用卡诈骗十大案例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21】 【阅读次数:3359】 【打印】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21日发布十大预防信用卡诈骗案例,公安部门提醒广大群众临近年关,对自己钱财一定妥善保管,谨防上当。

  案例一:保护好信用卡的“后三码”

  2015年3月,陈先生在市场看到一个促销活动,只要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商品的价格可以打6折。感觉十分便宜的陈先生买了300元的商品,随后被服务人员领到POS机处准备刷卡。

  当时服务员告知,他们公司与各大银行有合作,为他们推广信用卡。购买了产品,就要留下信用卡的卡号,他们公司可以凭卡号到银行去报销。陈先生当时没有多想,觉得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身份证号和信用卡密码,即使卡号泄露了也没关系,就让服务人员用手机照下了信用卡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可是几个月后陈先生在还款时发现,他信用卡上的透支额度被全部使用。

  警方提示:信用卡有离线支付功能,即使没有密码也可以进行交易,而关键就在于信用卡背面签名条附近的三个数字上,银行业内人士称之为"后三码"。犯罪嫌疑人有了信用卡卡号与后三码,可以利用离线支付的方式,盗刷信用卡。因此,要保护好信用卡背面后三码。如果害怕泄露,可将后三码记在家中日记本上,然后将后三码用小刀刮掉,并不影响信用卡的使用。

  案例二“瞒天过海”克隆银行网站

  2015年4月,张女士接到一条看似银行客服电话发来的短信,内容为:“尊敬的用户:您的积分可以兑换200元话费,明日即将过期,请尽快登录手机银行网站进行更改兑换。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张女士看到这条短信后没多想,就用手机直接点开了短信上面的网址链接,并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5分钟后,她的手机传来短信提示,信用卡被消费了5万元。此时,张女士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警方提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以“95xxx”开头的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是比较信任的,接到这样的号码,大多数人都会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警惕性。但是,诈骗分子可使用改号软件将电话号码改为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打着“系统维护,更换密码令”、“某某商场大额消费”或者“积分兑换礼品”的幌子,利用伪基站技术向用户推送假冒的银行官方网站链接的短信,而用户一旦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极有可能泄露用户名、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导致信用卡被盗刷。

  如遇上述情况建议持卡人向发卡行官方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切勿直接点击短信中的网址链接,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免费W1Fi”需谨慎接入

  赵先生前不久到深圳出差,回家后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了2万元。“信用卡一直在我的身上,而且我也没接到过诈骗电话,这钱是咋丢的?”赵先生十分疑惑。经过民警调查发现,赵先生在深圳火车站等待火车时,用手机搜索到了免费的WIFI信号。赵先生没多想就进行了链接,之后的两个多小时,赵先生看了会儿电影,还登录了淘宝买了点东西。民警由此判断正是免费的WIFI趁机盗取了赵先生的信用卡信息,从而进行了盗刷。

  警方提示:有些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一旦被不法分子置入木马病毒,信用卡持卡人使用该WIFI,再登录网银的话,犯罪嫌疑人就能通过黑客程序记录下信用卡的卡号密码等信息,达到盗刷信用卡的目的。所以在登录网银时,要在安全的WIFI环境下登录,不要随便链接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

  案例四:小心二维码陷阱

  “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今年年初,谢女士在一台路面的ATM机旁,看到了这样的—条广告,而且广告下面还附有—张二维码。谢女士顺手用手机扫描了一下,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APP”软件。

  但是,谢女士没有想到,没过一天她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幸好当时信用卡的使用余额不多;仅仅损失了几百元。但是想起来也非常后怕。”随后,谢女士找到了手机维修店,将手机内所有程序全部格式化后才敢继续使用。

  警方提示:现在有些犯罪嫌疑人使用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可以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如果信用卡使用者接触到了类似的二维码并进行了扫描,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将黑客病毒植入持卡人手机中,从而在短信、微信等文字记录中搜寻手机号、卡号、身份证号、密码等私人信息。用户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案例五:信用卡提额要小心

  某日,刘先生接到了银行客服电话。电话中所谓的银行经理告诉刘先生,由于他信用良好,可以将他的信用卡额度提升到10万元。

  由于对方能准确地说出刘先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刘先生也没有多想,就将自己信用卡的卡号、验证码及背面的校验码等资料告诉了对方。不久后,刘先生的信用卡就被犯罪嫌疑人盗刷。

  警方提示:一般这类所谓的“银行客服”都会以用户信用卡消费符合额度提升要求,帮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额度等,而且骗子现在实施诈骗前,早已经在网上得知了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被害人很难逃脱陷阱。持卡人谨记在任何情况下,银行或信用卡机构的服务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向客户索要密码、卡号或者身份证号。一旦对方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可判定是诈骗信息。

  案例六:“财源滚滚”网购彩票需谨慎

  2015年8月,鄂温克族自治旗居民罗某在qq聊天中被拉入了一个名叫“财源滚滚”的聊天群,群里经常发布一些彩票中奖号码,罗某就与网上公布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发现他们的每次预测都准确无误,罗某也注册账户并充值了5000元,买了几次并没有中奖。群里有人告诉她可以找技术员进行指导。罗某添加技术员为好友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罗某向账户充值了1万元,又按照技术员发给她的三个计划进行了购买,每次中奖都达到千余元。初尝甜头的罗某开始自行购买彩票,但屡买屡赔,1万元全都赔了进去。

  罗某再次找到技术员要求给予指导,技术员让其找财富管理。罗某马上添加财富管理为好友,但对方说必须充值5万元才能给予指导,罗某又向账户充值了5万元。在财富管理的指导下,前两天得利3000余元,第三天,罗某自行购买彩票后又开始赔钱,正苦恼时,群内一个常常发布充值送彩金消息的vip技术总管主动添加了罗某,称财富管理这几天有事,他可以继续帮助罗某购买彩票,罗某随即向财富管理查证此人,确认无误后,罗某放心的购买了vip技术总管给她发送的“超级精准计划”,这一次,罗某赔掉了剩余的4万元。

  急于翻本的罗某马上联系到原来的财富管理,这时财富管理以团队负责人作出如下处理:4万元的损失由财富管理、vip技术总管以及罗某共同承担。为了显示诚意,技术总监立即向罗某的账户打了1.3万元,财富管理则自称没有钱,会用帮助罗某买彩票的方式来补偿。

  罗某按照财富管理给她提供的计划购买了两天彩票,得利2000余元,但第三天又输掉了账上的1万余元,至此,罗某在平台上投入的6.5万元全都赔光了。罗某又找到团队负责人,该人说想要得到他的指导,账户必须充值20万元,但看罗某赔了那么多,与网站的人员指导也有关系,破例让她充值15万元就行。

  迫切回本的罗某变卖了自己的全部首饰、透支了所有的信用卡,还与朋友借了一些凑齐了15万元充值到了平台上。10月4日,罗某终于收到了“负责人”发来的计划,第一天得利7000元、第二天得利7000元、第三天得利5500,想迅速翻盘的罗某购买了100注,这次,她赔了17万。罗某立刻联系财务总管理,得到的答复是“中秋节搞活动,彩池里剩余了很多彩金,你最后充3万元,我帮你把本赚回来,你以后就别在这个平台玩了”。罗某如实告诉对方拿不出3万元后,对方关闭了平台。10月10日,罗某报案。

  警方提示:买彩票要到正规的彩票中心,不要和不熟悉的人玩金钱游戏。

  案例七:冒充银行客服诈骗

  2014年4月7日,满洲里市居民王某接到010-51559754打来的语音电话,称其在建设银行办理的信用卡透支3万余元,并留下了建设银行客服电话。王某拨打该客服电话,对方以王某个人信息已泄露,应对银行卡进行安全认证,需要输入“安全条形码”“验证码”等为由,让受害人去自动提款机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王某按照对方的电话提示对自己的四张银行卡进行了处理,第二天发现四张银行卡内的19.9万元人民币存款不翼而飞。

  警方提示:近年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案件高发,警方提醒居民,凡是电话提示让你按照他的指令在ATM机操作的,均可判定为诈骗,为了您的资金安全,遇此情况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或咨询。

  案例八: QQ聊天诈骗

  2014年8月6日,赤峰市某餐饮服务公司财务人员黄某报案称:当天10时18分许,其在互联网上接到QQ网名为“冷水晶”的信息,“冷水晶”系该餐饮服务公司运营总监付某的QQ网名,对方通过QQ聊天询问了公司财务帐户余额后,又说公司有一个项目需要付款,并提供了一个银行帐号和户名,要求往这个账号里面尽快汇款30万元。黄某汇款后, 打电话通知公司运营总监付某核对时,付某称根本就未让其汇款,黄某这是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近年我区发生的100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受害人多数是单位或公司的财物人员,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分别发生一次被骗90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与上述案件如出一辙,这些案件虽然已破获,但被骗资金早已转到境外,无法追回。警方提醒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如遇你的上级主管电话或网上指令你汇款,一定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亲自核对,防止您的上级电话、QQ号被骗子克隆或冒用。

  案例九:冒充军人外包工程或购买物资诈骗

  2014年9月28日,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一化肥销售商接到一名自称是库伦旗消防队工作人员“杨某”的电话,提出要购买化肥,在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对方提出还需要购买保水剂。受害人称其不经销保水剂,“杨某”称为了好结账,就让受害人进一些保水剂,并向其提供了“桑松科技有限公司”保水剂销售员电话号码,要求受害人在该公司购买保水剂后再转卖给自己。受害人与“杨某”提供的销售员取得联系后,先后分两次向该销售人员提供的工商银行账号汇款共计人民币12.33万元,之后受害人到库伦旗消防队联系“杨某”时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警方提示:近年来,河南省上蔡县形成了冒充军人购买帐篷、对外发包工程、购买军队用品等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犯罪分子必然要给你指定供应商,让你联系他提供的供应商打款、购货。警方提醒市民,现在商家遍地,货比三家,没有哪个部队会让你订购军需品,遇此情况一是不予理睬,二是及时报警。

  案例十: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1月6日,二连浩特市居民刘某接到一陌生号码来电,对方在电话中自称是“上海市嘉定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并称刘身份证被盗用办理信用卡后被恶意透支,对方以保护刘的其他银行卡内现金安全为由,要求刘将卡内现金转入对方指定安全账户,期间要求刘一直保持通话,报案人按照对方的电话提示转账后,19.8万元人民币被骗。

  警方提示: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是近年来常见的方法。名目有“涉嫌洗钱犯罪、涉嫌经济诈骗犯罪、涉嫌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最终是要将你的钱存到他指定的银行卡上。居民接到此类电话一是不予理睬,二是积极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指导你识破骗局。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