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渔书免费上门收取,环保+公益,全国开通啦!》在网络上热传,二手图书循环共享平台“渔书”进入人们视野。它和京东物流合作,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通了免费上门收书服务。想要“处理旧书”的书友只需预约便有快递上门,运费还由渔书支付。
这一崭新的概念让人眼前一亮。不少网友感叹,旧书除了被当成废纸卖了,终于有了好去处。该平台也在官方网站上着重介绍了自身的优势,“捐赠分享书可以节省自然资源,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决定挑选一些学校进行捐赠图书”。兼具环保价值与公益价值,且倡导了一种循环阅读生活方式,这一切都让平台的未来看上去很美。
然而,冷静思考一番不难发现,该平台不过是互联网“共享”大家族的又一位新成员。众所周知,“共享”概念均以环保、便利为优势,具备相当大的市场潜力。而缺点,往往出现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比如宣称能打消人们买车念头的共享汽车,就面临着车内环境、租客驾驶水平难以得到保证的难题。任何“共享”产品,一旦无法解决好管理问题,都有可能为用户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渔书”平台同样不能避免,其上线不久就已经产生了一些糟糕的用户体验。比如无法保证发货时间,也没有第三方平台进行监督,如此粗陋的管理,恐怕难以保证广大用户的正当权益。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某些贩卖旧书的网站上售卖的旧书价格远比新书来得高,平台能够免费收旧书又何乐而不为?这一说法未见得符合事实,却在提醒着我们,需要警惕别有用心之人觊觎图书带来的商机。高尚的环保阅读生活沦落为投机倒把者的天堂,恐怕是没有人愿意看见的。
除管理系统上的种种问题之外,“共享”概念的适用范围更值得商榷和讨论。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与共享单车、汽车等物品不同。“共享雨伞”的失败经历还在眼前,“共享男友/女友”的极端荒谬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以“共享”为卖点的新概念何其多,依托于互联网的产业也是层出不穷,以“共享图书”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产业能否找到一条合适、可行的发展道路,尚未可知。
当然,我们无需就此否定“共享图书”美好的初衷和理想,也不妨对它所遭遇的问题保有一份宽容之心。只是,不成熟的管理和走了样的理念,将会挥霍“共享”概念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额度,这是所有“共享”平台应该铭记在心的经验教训。
一块橘子皮就能秒开你的手机指纹锁,还能转账付款?近日,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里面提到,对于需要指纹验证的手机,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处理手段,任何人的指纹都可以解锁,甚至一块橘子皮都行。目前,工信部、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事情的起因,是安徽某手机用户发现所有人都能通过指纹解锁的方式,打开自己摔了之后的手机。技术人员指出,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手机摔了之后,在指纹触摸键上形成了新的图案,而该图案被手机错误地认为是机主指纹的一部分,因此导致其他任何人都能通过指纹解锁。
事实上,任何完好无缺的手机,只要能在手机按键上形成特定的图案,并让手机错误地将该图案当作机主的指纹,那用任何东西都能实现解锁手机的目的。这未必就意味着,所有的指纹识别都不靠谱,这里还涉及指纹识别技术方案的质量问题。
“橘子皮秒开指纹锁”,引发了对用户信息安全的聚焦和思考。
新闻中涉事用户的手机出现的这类情况,可能与软件系统供应商的业务水平有关:即出于成本考虑,厂商采用了较低级别的安全方案。但这也是当前许多智能手机存在的问题。揆诸当下,有些手机生产商在采用某种技术时,往往对安全性重视程度不足,更多的是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营销方法等。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智能设备,听广告词很不错,但背后的安全问题究竟如何,是很多用户并不了解或很难掌握的。
就拿人脸识别来说,在FaceID面部识别技术推出之前,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人脸识别其实都只是平面识别而已。简单、成本低,同时在销售上给用户制造足够的想象空间,是厂商使用的主要原因。但这会带来不小的风险:可能一张照片,就能解锁手机。
此外,这些安全技术的研发、创新,本就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包括开发者的掌控能力。这也是很多小型企业厂商所不具备的。而一旦某种技术受到用户欢迎,出于跟风目的而不得不为之时,所能采取的办法,自然也是成本低廉但安全性不足的方案。
基于成本考量没问题,但无论如何,要把用户信息安全等放在更优先的位置,而不能采用所谓的新潮技术,安全指数却跟不上,结果成了安全黑洞。特别是在黑客技术层出不穷、不断翻新的现实面前,企业的安全防御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也只有将技术、产品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好地赢得用户、赢得人心。
网约车战火再燃,合并无法阻止新竞争
懂懂笔记专家
半路杀出的美团,重获生机的易到,虽然暂时不能危及到滴滴行业老大的地位,但足以让看似风平浪静的网约车市场再一次暗潮涌动。1月26日上午,易到正式宣布下调北京地区打车费,最高降幅达到20%;此外,易到还将在全国13城市下调“易达+”车型的车主端佣金,佣金比例下调至12%。
在美团、易到纷纷发力网约车市场的同时,除了将引发新一轮的补贴大战,还可以说明,此前的合并对于终结市场竞争并没有实质意义。网约车的战争只是从上半场纯烧钱的野蛮竞争,进入到下半场烧钱+服务+技术的规范化竞争。
此前,“不想再互相伤害”的滴滴和快的宣布战略合并,可网约车市场用户打车难、打车贵、服务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存在,后续也陆续有新的竞争对手入场,先是优步(也被滴滴合并),后是首汽、易到。不难看出,资本极力推动行业老大和老二合并,除了自身能够实现真金白银的落袋为安,实际上并不会阻止行业内玩家互相之间的竞争。
以美团和大众点评为例,两者合并后,美团顺理成章成了生活服务O2O领域的第一名。但面对流量的争夺,美团的竞争对手反倒从原来单纯的O2O,变成了外卖、旅游、团购、票务等多方对手的集合竞争。而且,在外卖市场的较量中,美团与饿了么互相紧咬不放,双方始终难以取得较大领先优势。
同样,在线旅游和电商这两个行业,发生合并之后,除了资本看到了预期的结果,企业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市场环境。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之后,拿到了很大一部分在线旅游的市场份额,但同程、途牛等平台也依旧活跃在市场中。
现实的情况是,互联网领域老大老二合并之后,并不会彻底把老三、老四、老五“排挤”开来。资本强势介入,的确会让某个独角兽获得更高的市场地位,但最终也只是投资人顺利上岸,企业仍然被困在竞争红海中。
虽然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领域凡是发展迅速、流量巨大的行业,几乎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合并,俨然分久必合已成为一种常态。但竞争真的会随着合并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领域的“大合并”无法阻止新的竞争出现。这不,网约车的市场硝烟已经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