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朋友圈谣言别“接力”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3】 【阅读次数:2475】 【打印】

  近期,一则“全国公交成为失联儿童安全守护车”的信息在微信中传播,信息中“我接力”的字眼更是让不少微信群和朋友圈“沦陷”。随后公交集团辟谣,并提醒市民转发信息要谨慎,遇到孩子走丢理应尽量让孩子待在原地,并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北京晨报》呼吁,朋友圈谣言别“接力”。人人都有向善的心,却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不仅助长了谣言泛滥,还会耽误拯救走失儿童的良机。儿童走失的谣言,警方多次在网上提醒,认真甄别,勿信勿传。面对燃眉之急的信息,更应该冷静下来,否则只会忙中添乱。若没办法立即证实或者证伪,那么就把它当成谣言,置之不理好了。

  《中山日报》主张遇到此类信息要“仔细想想”。救助走失儿童,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的,哪怕是商家的门店员工和公交司机,既没有救助的资格,也没有救助的资源,更不是他们的责任。这也是谣言最可怕的地方,在制造信息垃圾的同时,更是混淆了真假信息,让求助者无所适从。故此,在朋友圈里,人们更应该转发专业救助走失儿童的方法,就像立即报警和原地等候,或者联系民间打拐组织,有了这些有效措施,类似的谣言就不需要“我接力”了。

  微信朋友圈传播谣言早已屡见不鲜,有些谣言甚至隔三岔五换个面目又“重出江湖”,照样转发者众多。当没有权威消息发布时,各种谣言就容易大行其道。有媒体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微信朋友圈较之其他社交平台比如微博来说是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微博上如果有谣言,很快就可以澄清,但在朋友圈里和各种群里,只有你的朋友和一些群友,而这些群友未必有人获得了真实的信息;二是微信朋友圈中谣言传播的速度往往是惊人的,可以说是一传百、百传万;三是不少谣言背后是一些利益团体在推动,比如一些关系到食品安全的谣言,总是会规劝你“近期不要吃××食物了”,这背后就有利益的驱动。

  《2016新媒体蓝皮书》调查发现,最常出现的谣言有: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这三类谣言也最具欺骗性。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这正是谣言能发挥作用的土壤。

  对此,《半岛都市报》评论称,谣言止于真相,但如何让真相跑过谣言却是相关部门和专业媒体所应该思考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及时辟谣只是“亡羊补牢”,在平时就要及时公开各种信息,让民众活在一个信息公开的环境里,谣言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处。

  法制网也提醒,要让谣言终结在我们自己手中,“别轻信、多思考”是网络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朋友圈里的信息,要先求证真伪再发表意见,而不是情绪化地转发。流言止于智者,要让谣言终结在我们自己手中。

  针对微信上面谣言不断,微信安全团队近日在《谣言过滤器》公众号内推出“辟谣小助手”服务。微信手机用户需要先关注微信团队开发的谣言过滤器的公众账号,然后将谣言内容或者谣言关键词发送给公众号,辟谣小助手会自动回复相应辟谣结果。

  不管是提高防骗意识,还是技术支持过滤,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源与发布者。谣言常有着标题耸人听闻,图文移花接木,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图片拼凑在一起,视觉冲击力与煽动性很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擦亮双眼,多一些理性判断,少一些轻信盲从,让谣言止于智者,止于你我。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