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订单农业”需诚信升级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1】 【阅读次数:2136】 【打印】

  从前几年的大蒜、生姜,到今年的玛咖、菠萝,在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中,农民很受伤。许多地方尝试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解决价格波动的问题,然而,这种生产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部分农民契约意识差、恶意违约而变得难以推行,这反过来又伤害了商户和农民。

  订单农业,确实是实现双赢、多赢的手段。对农民而言,意味着销路稳定,利润有所保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可控的农产品质量。一纸订单解决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产销对接问题,也解决了农业生产规划性不足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个“看起来很美”的订单农业却遭遇履约困境。遇到市场价格稍高,一些农户便不再履行承诺,转而卖给其他商贩;同样,因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变化频繁,购方违约“跑路坑农”事件也屡见不鲜。

  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逐利心态的制约,农民和企业都可能成为违约主体,单纯指责农民总是恶意违约,显然有失公允。其实,无论是农户还是公司,单个市场主体即使实力再强,但在面对生死存亡、利益得失的关键时刻总难免丢弃诚信。这也表明了订单农业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前提下,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让失信者有所戒惧,让守信者不再受伤,让农村经济运行在严守契约的轨道上势在必行。当然,要想让市场经济下“诚信小船”能扬帆远航,需要政府、企业探讨一种新型农产品交易模式,如可以借助现货、期货的市场机制,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信息实时更新,帮助供需双方对市场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有效避免订单农业“坑农”现象再发生;其次,也需帮助农民树立长远眼光和发展意识,切莫搞“一锤子买卖”害人害己。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