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二字,听起来特别诱人。日用品,基础食材,甚至是外出旅游,统统免费,几次下来,这些活动的主办者很快收获了老人的信任。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免费”背后其实暗藏玄机。一些不法分子认准了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期盼,打着关爱陪伴老人的幌子,实际却一步步把老人从免费体验引向高价消费的陷阱。这些名目繁多却本质相同的骗局披着哪些外衣?老人又是如何被骗入陷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套路一:免费讲座和理疗真相:专家反复介绍保健品 其实根本没效果
严先生的父亲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广播,“年纪大了对身体健康特别注意,好几个电台的养生节目,每天雷打不动一个接着一个听。”严先生也留意听了几次,可觉得广播里各种“专家”的介绍有些玄乎。他发现,这些养生节目的程序都基本一致,前几十分钟是专家进行养生讲解,随后就开始推荐保健产品,电台会接进不同热心听众的来电,讲述自己服用保健品后的神奇功效,最后,主持人会反复重复保健品的购买渠道和优惠促销措施。
前几天,严先生的父亲从广播中了解到一种名叫“吉林天三奇长乐胶囊”的保健品,根据广播介绍,这种保健品含有多种有益菌,能够对抗人体肠胃中的有害菌群,不管是多少年的老胃病,服用时间越长,改善的效果越显著。听过几次广播后,老人便按照广播介绍,来到北寺塔附近的一家零售处,瞒着儿女,用自己积攒下的养老钱,一口气买了30盒,花费6000多元。“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跟着广播买保健品了,这两年买各种保健品的钱,少说也有好几万,但吃了根本没有明显效果。”严先生担心,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保健品质量没法保证,反倒损害老人的健康。昨天,记者上网搜索了这款胶囊的信息,根据其他媒体报道,这款胶囊的广告在2013年曾经被国家食药监局判定为违法广告,宣传中号称的“肠胃病不复发”等疗效其实无法达到。
市民高老伯也曾差点上这样的当,几个月前,他经推荐到东大街一家理疗门店进行体验,免费获赠洗衣液、肥皂、鸡蛋等礼品。去了几天后,工作人员开始向高老伯推荐治疗三高的保健品,但小小一瓶药丸或胶囊,往往要价上千元。
套路二:一把高科技菜种真相:旅游时掏几万元 买保健品避开明眼人
一个多月前,73岁的苗阿姨在葑门横街买菜时,看到横街入口处有个小伙子摆摊卖芽苗菜的菜种,据介绍,种这菜需要专门培训,只要购买菜种,公司就提供免费培训。苗阿姨留下了联系方式,4月22日,她接到了一个自称小罗的工作人员电话,邀请她参加培训课程。课程中,讲课人员介绍,菜种必须用“氢水”种植,并免费提供了菜种和氢水,让每位到场人员回家试种。本月初,小罗又联系苗阿姨,请她到上海参观公司的芽苗菜基地,并顺路到上海朱家角旅游,只要支付198元费用。
一路上,小罗无微不至的关心让苗阿姨很感动,到了芽苗菜基地,小罗又帮忙讲解种植技术,介绍称用氢水种植芽菜是从日本传来的高科技,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经过了一整天的相处,我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他“说什么我都特别相信,很多心里话也愿意告诉他。”苗阿姨告诉小罗,自己有风湿的老毛病,心脏有时也不太舒服。小罗又为她安排了体检,体检报告显示,苗阿姨心脏供血不足,身体要出大问题。正在担心时,小罗表示,公司出品了一种“氢科技”保健品,针对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老年病都有疗效。苗阿姨当场就同意,要花53760元,购买4盒叫做“今日水素”的保健品。
回到苏州后,小罗跟随苗阿姨到银行取钱支付费用。“小罗提前就跟我说,买保健品的事不要告诉子女,也不要向银行人员说,就说我取钱是为了买房,小罗是房产中介的销售。”苗阿姨说,当时自己急着买“保命药”,竟一点都没有多想,幸亏银行人员还是发现了异常,中止取款进程并通过民警联系上苗阿姨的儿子。在儿子的劝说下,苗阿姨才终于想通,没花这笔冤枉钱。
记者暗访:吃、玩、游全免费推荐的“营养食品”却动辄上万元
本周一,晚报的一名热心读者特地给记者送来了两张宣传单。单页正面两张大米和鸡蛋图片很是显眼,根据文字介绍,这是一个全国慈善基金会在苏州开展的惠老活动,只要是注册成为该处会员的老人,就可以免费领取2.5公斤大米和累计24公斤鸡蛋。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本周三上午,记者以老年志愿者家人的身份,一起来到这家位于北环西路的门店体验。刚到门口,门内就迎出一名男子,亲热地搀扶起志愿者,来到店内柜台前。男子拿出一张表格,要求志愿者登记姓名、年龄、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称是日后注册会员的所需资料。随后,该男子开始向志愿者介绍,该处共有四层楼,一楼主要用作理疗保健体验,二楼到四楼则都用以老年人休闲,配备了卡拉OK、棋牌室、书法室、乒乓球室等等。记者看到,一楼玻璃橱窗中陈列了各种营养品和保健品,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商品的售价都远远低于市场价,为的就是惠老。在理疗体验室,按摩椅、远红外保健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最“抢手”的是一款心脑血管治疗仪,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只在每天早晨8时30分起免费开放半小时。随后,工作人员又介绍,每位老人只要支付20元费用,成为会员,就能免费享受所有的休闲理疗设施,还能免费就餐、拿大米鸡蛋、安排外出旅游。“我们不卖保健品,就是向老人讲讲养生知识,卖些营养食品,都是自愿的。”工作人员表示。
然而,志愿者与在场其他老人聊天时却得知,该处近期正主推玛卡产品,前段时间推销日本纳豆,宣传了不少养生保健疗效,有些老人听过几次讲座后,爽快购买了半年量的纳豆,花费高达1万元。
业内剖析:迎合老年人心理
监管难度不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明眼人一眼就看穿的套路,为何老人身在其中却浑然不知?昨天,记者特地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倪婉清。倪婉清认为,这些企业团体的工作人员,正是因为深入了解了老年人的心理,所有的流程都在不知不觉中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预期,因此特别受用。她介绍,由于老人的子女多忙于工作,无暇花大量时间陪伴父母,而工作人员定期定点的陪伴和服务,恰好弥补了这部分不足,让老人受关注、受照顾的期望得到了满足,在长时间的交流和嘘寒问暖中,逐渐获得了老人的信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于疾病和死亡产生更大的恐惧,希望尽己所能保持身体健康,因此就会更加痴迷于养生保健。综合看来,一对一的具体介绍,加上长久交流培养起的信任感,相比起子女而言,老人更愿意相信工作人员的话,就显得不奇怪了。
那么,为何这些漏洞百出的销售手段,一直得不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举证难是监管类似行为时遇到的主要障碍。工作人员介绍,工商部门只能对是否有虚假营销的事实和行为进行监管,而这些事实都要建立在有具体证据的基础上。然而,相关企业组织早就了解这点,在发出的宣传单页上只字不提保健品的功效、价格等信息,只是将老人吸引到讲座或理疗现场,再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介绍,即便是突击检查,也很难取证。因此,就目前看,类似的消费纠纷只能以协商调解的方式,酌情挽回消费者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