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诚信问题,应该说是比较突出的。
供货商报一个低价,吸引采购商开车到产地之后坐地起价,既然农产品价格时时在发生变化,这属于常规的一套。恶劣的包括,看的货是一种质量,装车是另一种质量;装车的过程巧立名目收取杂费;代办带采购商到产地看货,采购商最终没看中货,代办要收取高额油费等,当然发生肢体动作是题中应有之义。
最近某地出现的新方式是,报低价吸引采购商前往,到了之后要求购买一部分包装物料,然后带客户看不符合约定好的货物,客户不采购就拒绝退还包装货款。而且特定地区不诚信问题会蔚然成风,因为诚实守信反而不赚钱。而且风气坏了,客户来得少,更是有拽住一个是一个的想法。
先抛开这个问题,谈信用卡。通常来说,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进入一家较为正规的公司,之后申请第一张信用卡大都不存在原则上的困难。与之对应,年龄比他们大一倍的农产品经纪人,无论是产地的代办,还是销地的代发,申请不到信用卡也不在少数。
这和收入多少无关,和收入记录有关,对信用社会来说,没有记录的收入等同于不存在。
那么回到农产品贸易诚信问题,实际上只有连续的交易形为,诚实守信对交易参与者才是有利的。由于农产品贸易都为现金交易,而且由于采购随气候等多方面影响,交易往往很难形成连续行为。
而从电商平台来说,恰恰可以以第三方的立场来记录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一旦交易行为被记录,买卖双方越是诚实守信,就越是能从扩大的业务中获益。
同样,只有将交易,包括现金流通过平台完成,交易才是真实可信的。事实上,买卖双方有很大的动力那么做,原因是农产品贸易参与者是季节性大额资金需求者,在没有完善个人信用记录的时候,不得不寻求民间融资,利率往往高出几倍。
农业的生产、流通从业者实际上迫切需要信誉积累,原因在于农业已经进入适度规模化时期,没有信誉积累在土地流转、合作社升级方面都受到了制约,当然,一部分人受制约,他们的竞争对手则快速成长。农产品消费需求相对刚性,这种竞争将会是十分激烈的。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在工业品贸易中同样存在。比如说一个突出的案例是,采购商携带现金到某地采购,当地供货商宴请过程中,打开客户的房间偷走货款,之后告知客户钱已在手,目的是要占据所谓主动。
当然这种无规则游戏在差不多十五年时间的市场进化后,虽然远不能说绝迹,但是已经不再普遍,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工业品生产是集约化的,不入流的那一套很快就没有了市场,另一方面,信息传递通过电话、报纸已经很充分。
农产品流通复杂得多,传统途径信息传递效率不充分。一亩田分析师认为,传统的PC互联网在大宗农产品流通中,仍很难发挥应有作用,至少农产品经纪人不可能抱着笔记本电脑到田间地头。但是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现在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查询行情、达成交易。这里面优胜劣汰将迅速且持续发挥作用,买家的影响力会逐步提升,对卖家而言,诚信不但是一个基础的要求,而且是不断提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