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网购族”来说,购物心得就是一看信誉、二看销量、三看好评。然而,近年来屡屡曝光的网商以刷单、好评返现、差评骚扰等方式增加销量和信誉度的现象,让网购信用评级制度饱受诟病。人们不禁要问,电商平台为何不能加强监管,提升信用评价体系的信用值呢?
目前,淘宝网主要通过对商品浏览异常、快递单号异常、买家行为监控、成交金额等销售数据的监控来打击“炒信用”行为,并根据严重程度,对商家予以扣分、降权乃至关闭店铺的处罚。去年,淘宝网还将“城市100”等快递公司强制下线,将打击“炒信用”的范围扩大至物流环节。令人诧异的是,好评返现、差评骚扰等“炒信用”行为依然层出不穷。
作为淘宝网特色之一的信用评级制度主要建立在销售量基础上,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卖家获得的好评数进行信用积分,销售量、好评数的多寡不仅决定了卖家的信用级别,也决定其在淘宝网搜索引擎上出现的概率。销售量、好评数越多,排名越靠前,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和销售额。对于一些后入场的中小网络商家来说,如果不使用刷单、好评返现等非常手段积累信用,可能会因为没有顾客浏览而“坐以待毙”。
正如有的网络商家指出,“炒信用”可能会死,但不“炒信用”肯定会死。淘宝平台的每次严打也伴随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炒信用”创新,进入了恶性循环,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也贬损自身信用,影响品牌价值。
显然,电商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严打“炒信用”的怪圈,建立更为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从普通消费者角度来看,关键是产品本身的质量,而非是否来自“皇冠”商家。在实践中,一些“皇冠”商家也卖假货,而有的刚入场的商家的货物性价比却不错。
所以,笔者以为,电商平台应一手推进产品信用评价建设,一手严打“炒信用”行为。一方面,通过开放产品评价社区,鼓励消费者到评论区交流,提供产品信息,并将消费者普遍认为有用的评论置顶,还可以引进专业买手评价、产品试用评价等第三方评价,为消费者提供中肯的产品信息,推动产品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理性引导消费者。另一方面,在加大销售数据监控力度的同时,开通切实可行的维权渠道,鼓励人们举报“炒信用”行为,并与政府监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严厉惩处并公示违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