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应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内容。
与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家,往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技术、装备、熟练工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古人在将丝绸、陶瓷等产品带出国门的同时,传播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东方文化。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统领绿色合作,有利于相互理解和价值认同。
通过对现有合作分析发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能源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是绿色合作的重点,既顺应了国际潮流,也能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循环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叫得响的实践范式。它改变了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模式。在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推动开展产能合作的各国废物大循环,有利于发展形成基于“城市矿产”的经济增长点。
应对气候变化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培育碳汇林业等,均能收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与合作国家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发风能、太阳能,应成为合作重点。
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绿色化”合作有待加强。我国已有海陆空联运、实时监控、物流到户等最佳实践,绿色化是同步推进的“新五化”之一。利用“互联网+绿色化”优势,与相关国家开展绿色合作,更能树立我们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开展绿色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过程。追求基本价值认同,对国际产能合作将产生推动力强大的正能量。
在我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应在政策互通上做好文章,从而为企业创造一个快捷、简便、低廉、安全、统一的政策环境和合作环境。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式,深化绿色合作。
建立诚信体系,在绿色合作中增强互信,强调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应改变过去存在的竞相压价导致“两败俱伤”的“双输”模式,依靠产业联盟形成互利共赢的模式;不仅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需要商业模式创新。确立绿色合作的技术路线图、政府服务重点和方向,避免在“绿色”项目合作中造成不必要的当地环境污染。
以天人合一为导向,以绿色合作为载体,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大路上,各国互利共赢新局面令人期待。
(作者周宏春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