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社会共推让“信用中国”落地有声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5-07-21】 【阅读次数:3254】 【打印】

   登陆“信用中国”,输入企业名称,点击搜索,基础信息、优良记录、不良记录、失信记录等企业信用信息即跳入眼帘。作为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的窗口,“信用中国”网站带着满满的诚意于6月1日上线。截至记者发稿时,“信用中国”收获了600多万次点击,500余万次搜索,这一切让“信用中国”的“生产者”们信心满满……(中国文明网)

  有这样一种矛盾:我们很多人一边问“信用中国离我们还有多远?”而另一边却在“揩油”信用,自私地践踏和透支信用额度,老赖拖延战术用得“精妙”,欺诈“好戏”也频频上演,这些行为都与“信用中国”的建设相背离。

  有人守信,却有人在窥视别人守信的“红利”,守信的不平衡状态让“信用中国”建设任重道远。说到底,“信用中国”姗姗来迟就是“利益不均衡”的结果,凭什么你的失信要由我来埋单?凭什么你可以不劳而获,而我却要附加高昂的成本?没有达成守信共识,这是“信用中国”虽然一直在喊,却迟迟不肯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信者没有守信意识,或者有守信意识,但经不住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带来的诱惑,从而导致诚信的天平发生倾斜。为什么会失信,为什么人们愿意冒头风险而失信?根本原因是失信带来的快感,而失信的成本过于低廉,于是失信会变成一种“瘾”,时常发作。以火车逃票为例,一张火车票并不值几个钱,但逃票者往往是手头比较拮据的,逃票一次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逃票现象屡禁不止,一是有利可图,二是票务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当然,逃票事件并不能引起其它社会群体的不满,因为逃票付出的代价是“提心吊胆”和其他乘客异样的目光,这些成本是其他不愿意花费的。“逃票”只是一小例,还有更多的诸如“违约”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要更为恶劣。当一方“违约”成为习惯,当违约后再另签约带来的利益更大时,“失信”也便是常态化的现象,进而让其他人看到“违约”的甜头,“守信”便成了稀缺品。

  缺乏“守信共识”,这是“信用中国”建设的大敌。我们靠什么建立信用中国?要靠制度,更要靠健全的人格。制度是外在约束,再完美的制度总归是要靠人来遵守,面对“人”这个最大变量,制度遵守得好与不好,需要公众形成“守信共识”。只有众人推动,才有众人信用,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

  信用“众人推”,需要“高素质”的民众。中国人素以“诚信”等美德闻名于世,但到今天何以如此的落魄?这些“失信背约”的行为与美德难以匹配,在“信用中国”的通往之路上,找到昔日的“羞耻心”,亦是一种国民素养。有了“羞耻心”,违约背德的现象才会减少,人们才会从心底里认同信用的价值。

  少些自私自利,多些集体关爱,每个人都应该捡拾起社会责任,唯有共推动,才能让“信用中国”的愿景落地有声。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