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官赖”频出 政府信用待补课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2】 【阅读次数:3362】 【打印】

  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现象有所抬头,官赖现象时有发生。所谓官赖,是指一些政府或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无视或侵害劳动者权益,恶意欠款的行为。

  官赖现象不在一般人的想象和经验常识之中。因为许多人之所以愿接政府的工程、敢在政府工程中垫付工程款,或肯于放债给政府,看中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因为政府债务有财政实力做支撑、有国家信用在后面做隐性担保。正因为这样,政府一旦和老赖的社会角色挂上钩,它损害的不仅是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和社会声誉,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和价值观也是一种解构和扭曲。

  分析一些地方之所以屡有官赖曝出,一是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法治意识淡薄有关。这些人内心没有履约践诺的自觉,缺乏对诚信规则的敬畏,却官老爷气十足,充满权力的傲慢,视欠债不还为寻常和正常。二是一些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任上往往是大兴土木,大铺摊子,拍脑袋决策,到最后拍屁股走人,却留下一堆债务给后来者,是典型的政绩由我坐享,还钱不必找我。这也造成债权人上门时常常遭遇新官不理旧账,以致索债无门,徒唤奈何。三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比如过多依赖土地出让,或者仅靠寥寥几个纳税大户支撑。一旦宏观政策调整或企业经营出现大的风险,财政收入就受到过多殃及,左支右绌,一些债务就只能以拖欠应对了。

  综合分析官赖的成因,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三种观念上亟须补课。

  一是要改变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树立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养成一种为民务实的情怀,踏下心来,为老百姓做一些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现实利益的好事,办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这样就会省下许多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减少财政压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二是要补上契约意识的课。契约意识体现的是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的精髓,它是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标准。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和个人契约意识越强,说明这里的市场经济发育越成熟,交易成本越低,企业投资兴业的环境越好。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与其花大力气出台这样那样的优惠政策,真不如从治理当地的官赖、解决政府债务拖欠问题入手。可以说,打造政务诚信,就是吸引投资者目光、最好最有力度的优惠政策。

  三是地方政府官员要增强开源节流的意识。开源可以解决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摆脱倍受诟病的土地财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需,否则一味沿袭旧路,只能导致最后走投无路,经济发展走进死胡同。节流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量入为出,投资建设既要考虑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地方财力的承受力,事先就要想到规避地方债务违约的风险;二是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不能不计成本,不虑产出,避免一些花大价钱投入的项目到最后建成之日,就是赔钱之时,那样的话,烂尾、坏账、债务拖欠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务院日前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作为我国首部国家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政者,正也,作为政府部门,则尤其不能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外之地,而更应积极信守和践行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传播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正能量,以政务诚信的打造做重建社会诚信的排头兵。

  (文/毛同辉)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