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前日发布了《广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等10个领域列为广州诚信建设的重点工程。将来,医生收受贿赂、过度医疗、政府承诺没兑现、公务员违法违纪、公民个人骗保等失信行为都要列入信用记录。
所谓“信用”,一般是指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相互信任的品质,具体表现在说话要诚实,承诺要兑现,交往要遵规,交易要守则等等。
信用有时未必都以“说话算数,言出必行”的兑现方式表现。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能伤害使用者,医生给病人开药不能超出实际需要,服务业不能赚昧心钱等等,这些也许不需要事先承诺,但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良知,如果违反了,重则触犯法律,轻则违背道德,都会导致人们的不信任,都可视为信用的减损或破产。
古往今来,几乎无人不知信用的重要,“食言而肥”被当众讥讽的孟武伯,为博美人一笑乱点烽火狼烟而失信丢命的周幽王,“一诺千金”的季布因为高信用而得道多助,曾子把妻子哄骗孩子的话当真而杀猪给儿子吃等等,都是古人为了强调信用而为后人留下的正反故事。
在自给自足、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际关系还不是那么紧密,因而信用关系也没有那么密切。到了“地球村”的现代社会,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人们每天都在与他人发生关系:不是合伙,就是合作;不是借贷,就是买卖;或者上家,或者下家;或者求人,或者被求……在高频度的交往中,靠什么来维系顺畅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显然是信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现某人撒谎成性时,你就会怀疑他的每一句话的真实性,就要对他的每一句话进行审核;当发现某人不守时后,你就会总是无法确定出发的时间;当社会出现大量的伪劣产品时,你就会在每一次消费过程中疑虑重重;当许多医生为了“创收”而常常把感冒当作癌症来开药时,你就会对着每一个药方发呆……
因而在人际关系中,信用是安全感的明灯;一旦失去这盏明灯,我们就会像暗夜独行者,不知道何处是陷阱,不清楚哪里有沟坑。
尤其是社会管理者的官员,如果经常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就会因为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而构成“塔西佗陷阱”——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英国政治家霍布斯的眼里,失去政治权威的社会,人们会因为不信任而产生对他人的恐惧,把生活变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无休止战争”。
为了维护信用,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成立社会安全管理局后,联邦政府下令,所有合法公民和居民必须持有“社会安全号”,把美国人一生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串在一起,个人的银行账号、税号、信用卡号、社会医疗保障号等都与之挂钩。只要把某个人的社会安全号码输入全国联网的计算机,就可查到他的工作经历、信用状况、有无犯罪记录等等。如果一个人有不良记录,那么当他去求职、借贷甚而购买某些商品等等时,将因此而四处碰壁。
尽管中国人也有个人档案,但记录的大多是由个人描述、单位鉴定的“思想历程”,却少有最关键的信用记载。
现在,广州终于开始建立信用体系了,并且先从公务员做起,这是个良好的开端。然而从建立到落实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能不能把“信用规划”变现,这本身也是对政府信用的考验。